觀點投書:英國風、工作風、反抗風——淺談第一次香港輕旅體驗

2016-03-27 05:40

? 人氣

香港過去很長時間曾為英國殖民地,即便九七年政權回歸後,至今仍然留有許多遺風。(林彥呈攝)

香港過去很長時間曾為英國殖民地,即便九七年政權回歸後,至今仍然留有許多遺風。(林彥呈攝)

筆者這次主題想談談香港輕旅行的體驗,分為幾個項目簡單條列說明,香港過去很長時間曾為英國殖民地,感覺當下的香港仍存在相當明顯的英國風。香港也是當前很重要的國際商業大城,人們工作步調一般來講都很明快,在完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追求速度是競爭力高的指標之一,香港也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九七年政權回歸中國後,當前的中國因素變得更重要,特別是港人內在政治態度與中共官方態度越離越遠,加深港人對中共的不信任,除了經濟層面的問題,更多集中在政治問題,讓這個過去被譽為「東方明珠」的香港當前沾染更多政治的複雜色彩,以及社會紛擾。

肯定參觀過香港的大英帝國詩人吉卜林在一首題為〈東西方民謠〉的著名詩歌中寫道:「啊,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永無交叉……」(林彥呈攝)
九七年回歸後,中國因素籠罩香港,港人與中共政權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與日俱增,當前經濟、政治問題更沾染許多複雜色彩。(林彥呈攝)

一、香港深受英國統治影響,至今留有許多遺風,像是最明顯的重商主義、不甜的港式奶茶就是英式奶茶、道路名(如皇后大道東)、右駕駛與靠左開車、雙層巴士、一樓叫G樓、賽馬(賽馬是香港最重要的職業競技與賭博)、全英語環境等。

二、香港是一座被榕樹包圍的城市,街道幾乎看不到流浪動物。感覺香港真正的天際線是他們偌大的廣告招牌,非常非常大。住宅大樓非常高,香港人已經習慣他們住在這種高樓吧,豪宅集中在太平山區,一般港人也買不起。

香港住宅大樓非常高,當地居民已經習慣住在這種高樓吧,豪宅集中在太平山區,一般港人也買不起。(林彥呈攝)
香港住宅大樓非常高,當地居民也許已經習慣住在這種高樓,豪宅集中在太平山區,一般港人也買不起。(林彥呈攝)

三、在台灣搭捷運,人們習慣互瞧對方,在港鐵,人們通常不會互看,甚至在一般街道,一個人走在街頭,都不會有人看你,感覺非常自在。因為香港地方小沒處去,沒有太多私密空間,男女生在公共場合做很親密的舉動感覺很平常。

四、人們很拼命工作,工作幾乎等於生命,香港人很怕被工作淘汰,因為失業就有可能去做的士或貨車司機,因為在香港當貨車司機這種行業應該特別辛苦。不過這裡的每個人似乎都各司其職,失業率很低,筆者覺得香港這麼繁榮進步不是沒原因的,他們要拼了老命去做事才有可能在香港掙得一片天。

五、中環是香港最重要甚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地區,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在這裡上班,中環也是香港天橋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座天橋除了連結大樓,天橋上還可以直接當成小型賣場。中環還有相當懷舊的有軌電車,非常棒也很便宜,速度比公車稍慢,可以欣賞中環到銅鑼灣一帶的城市風情。

六、社會組成主要是中產階級,香港有政黨,但沒有政黨政治。香港人雖說是經濟生物,但他們內心還是有重要的社會集體價值,比如64事件。從台灣看報導說中國中客搶他們各種資源,但是筆者造訪香港感覺香港人還是優勢群體,中客還沒有能力去改變香港人現有的生活方式,不過中共卻有,例如香港特首選舉,前年是決定特首選舉方式的一年,中共決定選舉方式是小圈子選舉,港人不接受,當年引發了大規模反政府抗爭。

記得前年的反服貿、反核四運動、澳門反高官自肥,都給當年的香港六四紀念與佔中行動提供了肥沃的社運養分,形成了一種民主雁形。筆者深深覺得,台灣、香港與澳門的公民社會應該設法朝不限形式的建立連繫與合作管道,這種台港澳的公民社會結合形成華人世界中的民主養分地帶,也許可以提供中國往後民主發展的櫥窗。

*作者為政治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