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隔絕的營地:《邊境人生》選摘(2)

2019-02-22 05:10

? 人氣

同年,義大利政府決議設立新的身分查驗與驅逐中心,卻又招致抗議聲浪。約莫七百人逃離原本的營區,最後,有一群人索性拆掉營區大門,徒留空無一人的營區。難民紛紛伴著當地居民進城遊行,其中許多人甚至提供他們食物,以免挨餓。這場抗議規模之大, 警察與卡賓槍騎兵隊(Carabinieri,義大利憲兵)也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看著難民走向市政廳,高呼「自由 !」和「請幫幫我們 !」他們渴望自由,不想被遣送回母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〇一五年十月,蘭佩杜沙島的難民收容中心成為歐洲的第一個「熱點」,與另外十處熱點一齊坐鎮前線,隨時準備先發制人。「熱點」一詞來自歐盟的熱點制度,舉凡義大利與希臘等邊境國家先後成為實施對象,目的是阻止移民取道南歐入境,並盡量減少尋求庇護者的數量。受制於歐盟《都柏林公約》中的移民政策規範,

義大利無法讓尋求庇護者自由選擇他們想申請庇護的國家。熱點制度的宗旨便是希望在移民進入歐洲的源頭就有所「過濾」,分為兩大類:尋求庇護者與經濟移民。初步認定具有難民身分的移民,得進入庇護申請的流程,至於經過治安部門與歐洲國際邊界管理署認定的經濟移民,則會迅速排除在收容系統外,再無尋求庇護的可能。由於義大利跟移民的母國並無簽署與拘留、遣返有關的重新接納協議(readmission agreements),因此當局會拒絕經濟移民合法入境, 並給他們七天時間從羅馬機場「自行出境」。這些身無分文,亦無收入的移民,就此遁入社會邊陲的陰暗處,為了生存而奮鬥。

在熱點制度中,區分移民身分的核心機制即是依靠指紋來運作。義大利遵照歐盟指示採集移民的指紋已行之有年,但就如社會運動人士所言,政府在採樣手段上可以說是有軟有硬。不但身分識別的整個過程帶有偏見,並依據移民母國的不同而有所差別,甚至將他們以完全不同的權利與待遇分門別類。舉例而言,來自西非國家的移民多半會排除在尋求庇護的行列之外,並被貼上非法移民的標籤。反之,倘若難民來自敘利亞或伊拉克這種國際保護比率(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recognition rate)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國家, 便「可能」獲准遷移至歐盟國家。實際上,即便是這些「符合資格」的尋求庇護者,也鮮少獲准移轉到其他歐盟國家。時任蘭佩杜沙島市長的茱西・妮可莉妮認為,熱點制度的用意是「排斥難民的大眾,僅接受小眾」。據歐洲執委會的資料顯示,歐盟重新安置的難民數量為八千一百六十二人(其中六千二百一十二人遷出希臘、一千九百五十人遷出義大利),只達成原定目標(十六萬人)的百分之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