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言觀點:區塊鏈和代幣經濟的美麗新世界

2019-02-07 05:50

? 人氣

作者強調,了解產業可能變遷模式並及早因應,才能在即將爆發的區塊鏈熱潮裡成為贏家。(圖/取自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作者強調,了解產業可能變遷模式並及早因應,才能在即將爆發的區塊鏈熱潮裡成為贏家。(圖/取自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有人問,我們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出版一本有關區塊鏈代幣經濟和ICO的書? ICO不是正在谷底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沒有人知道ICO和自2017年以來便紛紛擾擾的幣圈,到底觸底了沒有,或是何時會再度爆發。甚至,沒有人知道2018年12月中的反彈,是真的回溫,還是只是再往下滑的一個暫時中繼點。投資的過來人都知道,業餘者是高進低出,專家則是低進高出。何時是低點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未來的走勢是往高還是往低。

為甚麼大多數產業分析專家認為區塊鏈和運用區塊鏈的代幣經濟,是自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問世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創新?我們的看法是:區塊鏈有兩大價值,包括在缺乏信任的環境中透過分散式共識機制取得可信賴的決策,以及透過代幣經濟激勵利益相關者對價值鏈做出貢獻。在這個全方位通路、O型企業與需求驅動製造等產業方興未艾的時刻,讓大家對其在電子商務、通路、物流、倉儲、製造、政府、健康照護醫療等產業的顛覆充滿了憧憬。在這樣的環境下,運用區塊鏈的代幣經濟,在2017年起,掀起了一波ICO眾籌的狂潮。

不止台灣,全球對數位創新所面臨的世代挑戰共感壓力。面對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科技浪潮,21個APEC成員經濟體與超過30位數位創新領域的大咖們這次將齊聚台北,共同面對數位創新的時代挑戰。(圖/Peshkova via Shutterstock)
為甚麼大多數產業分析專家認為區塊鏈和運用區塊鏈的代幣經濟,是自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問世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創新?(圖/Peshkova via Shutterstock)

雖然區塊鏈在擴充性和效能上還有所不足,可能還需要1至2年才能在產業應用上發揮其價值,區塊鏈新創的新形態募資模式──ICO,卻已對早期創投產業產生了衝擊。但是由於ICO詐欺的氾濫、代幣價格的過度炒作,以及項目實質價值創造的遲緩等種種因素,近來數位代幣價值普遍大跌,較之2018年初的最高點,已跌了7倍以上;許多ICO更是淪為空氣幣,一文不值。

時至今日,投資大眾和創投業對區塊鏈與代幣經濟的狂熱,以及惡幣驅逐良幣的劣質公司充斥的現象,就像是當年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發展早期所引發之瘋狂投資的翻版──網際網路的泡沫,培養出大量的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公司,也吸引了許多意在詐欺,或是資質不佳的公司投入。這些公司不負責任的畫餅行為,產生了惡幣驅逐良幣的效應。許多早期投資電子商務的投資人,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滅後血本無歸,但是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也把資質不佳的惡幣一併淘汰,為資質優良的好公司開出一條血路。今天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幾乎都是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後幾年創立的公司,部分的早期投資者,因為選對了投資對象,而賺了大錢。

有些人認為,ICO被用作詐欺工具,應該禁止。甚至有人說,超過90%的ICO案子都是詐欺,許多空氣幣的破發,就是證明。但是,我們不會因為有詐欺者利用電話、網路、電腦或銀行帳戶等工具詐欺,就因噎廢食,而不使用這些工具。那麼,為何我們不能用同樣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可能顛覆許多產業的代幣經濟呢?

區塊鏈技術跟共享經濟的優勢,在遊戲道具、網域名稱、帳號等幾個領域,年市場規模就超過五千億台幣。如此龐大的商機,也吸引澳洲比特兔投入虛擬貨幣市場。(圖/比特兔交易所提供)
區塊鏈技術跟共享經濟的優勢,在遊戲道具、網域名稱、帳號等幾個領域,年市場規模就超過五千億台幣。如此龐大的商機,也吸引澳洲比特兔投入虛擬貨幣市場。(圖/比特兔交易所提供)

產業顛覆的第一步通常是透過炒作吸引大量投資,接著百花齊放。然而,有趣的是,區塊鏈顛覆的第一個產業,並非中本聰當初設計比特幣時所針對的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統,而是早期風險投資本身!

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鑑往知來,檢討過去幾年在區塊鏈的發展與問題,觀察可能改變的趨勢,也提出未來可能成功的模式。

2017年ICO的發展也許是一個不太容易重複的奇蹟,這個創新的募資與交易模式,讓過去很難取得早期創業投資的新創團隊,能夠快速地募集到充裕的資金,也讓過去無法參與高風險(資訊不透明、缺乏流動性)、概率低(只有少於5%的新創公司能夠成功上市)之高報酬早期創投的大眾,取得參與的機會。ICO一時之間沸沸揚揚,吸引了大量想快速致富,過去又沒有投資經驗的大眾投資者(俗稱韭菜)。ICO的快速崛起讓各國監理與立法機構都追趕不上,初期監理制度的缺乏,讓大批詐欺者乘虛而入,加上許多新創團隊缺乏創業成功的條件,被少數顧問帶著團團轉。使得少數的好團隊遭到埋沒,造成惡幣驅逐良幣的情形,除了少數已能證明經濟效益的公司,不亂吹噓的好團隊,反而難以得到非專業投資人的青睞。

我和長期關注區塊鏈的立委許毓仁、前數位經濟政委蔡玉玲律師,三人共同透過立法院區塊鏈發展連線與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發起區塊鏈加密貨幣自律組織。而臺灣金融科技協會、蔡律師和許多國家的ICO輔導團隊共同發起全球ICO資訊透明聯盟(Global ICOTransparency Alliance Foundation, GITA)的目的,則在於推動自律,並提高ICO計畫透明度,以減少詐欺,好讓優秀的團隊有能夠發揮的舞台。

我們在發展區塊鏈技術的過程,研究了數百家的ICO團隊和他們的白皮書,這些白皮書中包含了各種不同的創新。即使有些ICO團隊因為缺乏落實價值的規劃或決心,會在未來的1至2年內因失敗而消失;但我們相信,研究這些計畫對於區塊鏈及數位經濟產業未來發展會有新的啟發,對未來監理法規的強化也會有所貢獻。下一波的區塊鏈顛覆,在於資產代幣化,以及透過代幣經濟設計,可以提高流動性與降低風險的數位轉型事業模式。了解產業可能變遷模式並及早因應,才能在即將爆發的區塊鏈熱潮裡成為贏家。

*作者為美國普渡大學電腦科學博士暨傑出校友。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亦為台灣區塊鏈產業自律聯盟共同創辦人。曾任資策會副執行長與技術長,IBM傑出工程師、全球顧問服務合夥人、技術長,以及事業轉型創新長。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代幣經濟崛起:洞見趨勢,看準未來,精選全球50則大型區塊鏈募資案例》(聯經出版),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