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賜觀點:沒有贏家的博奕─印度與尼泊爾的邊界封鎖爭議

2016-02-28 06:10

? 人氣

更令新德里決策人士感到尷尬的是,邊界封鎖反而把尼泊爾推向了北京。尼泊爾的石油進口原本都是由印度所壟斷,在尼印邊界封鎖的情況下,尼泊爾轉向北方鄰國中國尋求援助。首批中國燃油則在去年十月底以油罐車越過中尼邊界,進入尼泊爾境內。在爭端期間,尼泊爾政府也刻意暗示歐利總理可能打破慣例,先去訪問中國,而非印度。這些都不是新德里所樂見的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莫迪(左)於2014年當選總理後,即訪問尼泊爾。(右為時任尼泊爾總統的巴蘭亞達夫)(觀察者網)
莫迪(左)於2014年當選總理後,即訪問尼泊爾。(右為時任尼泊爾總統的巴蘭亞達夫)(觀察者網)

所幸邊境封鎖後,歐利總理仍將首次出訪給了印度。在訪問過程中,歐利總理表態說明無意打「中國牌」。但值得注意的是,歐利總理也表示希望與印度和中國同時維持友好關係。換言之,尼泊爾政府並未將尼印關係度置於尼中關係之上,而是希望等同看待。新德里所期待的尼印「特殊關係」已是明日黃花。

但中國是此次的贏家嗎?中國要取代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言之過早。所以尼泊爾最終還是要轉回去向印度低頭。中國這次雖是被動捲入尼泊爾與印度的紛爭,卻加深新德里對於中國進入南亞的猜忌。對中國而言,目前在南亞的首要政策是推動「一帶一路」並避免美印結盟,尼泊爾並不是中國外交議程上的優先事項,尼國的重要性也不及印度。在目前已知的「一帶一路」路線團中,都沒有明確納入尼泊爾。此次如果因為人道援助尼泊爾而影響推動中印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豈不因小失大?

尼泊爾則是最大的輸家。內部社會的分裂給予強鄰的干預的藉口。尼泊爾政府原本想藉由民族主義及中國支持等內外兩股力量來抗衡印度的干預,最終還是被迫扈從。國際社會對於尼泊爾邊界遭到封鎖一事,則多置身事外。加德滿都的權力平衡操作以失敗告終,只換來一百多天的經濟封鎖。尼泊爾人成為失敗外交下的犧牲品。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當代南亞與中東戰略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前台灣駐印度外交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