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台灣人需要更多「轉型正義」教育

2016-02-22 06:50

? 人氣

很顯然,「遺忘」模式在台灣是失敗的。而「報復」模式對急需團結全國(以化解中共統戰)的當前台灣也不適用。南非「以正義交換真相」的模式才是台灣應有的方向。當廿一世紀的西班牙也開始檢討「選擇遺忘」的錯誤,要求追究當年迫害真相及元兇,還給人民「歷史記憶」時,昔日加害者集團比西班牙佛朗哥政權更囂張、更死不悔改的台灣,完全沒有理由跳過「轉型正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光有「轉型正義工作小組」及立法院表決,「轉型正義」終究無法落實。它必須在社會大眾有普遍共識且克服人性怠惰下,方能蔚為潮流,讓「遺忘」及「逃避」(「逃避正義」類似弗洛姆說的「逃避自由」,是人性的陰暗或負面力量)失敗,人性光輝發揮作用。

赫曼的《創傷與復原》指出,心理創傷(包括集體心理創傷如納粹集中營或台灣白色恐怖)與健忘息息相關。面對自然災害,見證者很容易同情被害者。但傷害事件是出自人為時,見證者往往陷入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衝突。加害者一方(特別是有權有勢者)要求旁觀者袖手旁觀,一般人也希望眼不見為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被害者一方卻要求旁觀者分擔他們的痛苦或打抱不平。此時情況常使旁觀者選擇遺忘。

通常加害者為逃脫罪責,也會盡力促成「遺忘」。保密和緘默是其第一道防線。如果迫害祕密洩漏出去,他們會追究或歸咎被害者(每一位政治犯都受到這種警告或有這種經驗)。如果他們無法防止被害者洩漏,他們就會刻意讓別人聽不到(包括報禁、黨禁,限制各種言論自由)。為了達成「遺忘」,加害者還製造形形色色的謊言及辯解,從自稱無辜到痛斥對方陰謀、誣陷,到最後紙包不住火,改打愛國、團結、和諧牌,呼籲及實現「超越過去,展望未來」。

以台灣為例,其結果就是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元兇幫兇至今仍安然無事,國民黨繼續崇拜蔣介石、膜拜慈湖,中正紀念堂也仍高高在上,凌駕民主及傲視號稱「當家作主」的人民。

此外,精神治療學家艾亭格研究納粹集中營倖存者,亦曾如此描述被害者與旁觀者的關係:「戰爭和被害者是社會想要忘掉的。遺忘的面紗覆蓋了所有的痛苦與不幸。我們發現,受害的一方或許想(也盡力想)遺忘,卻無法遺忘;而旁觀的一方有不自覺要遺忘的動機,果然就真的遺忘了。在這場無聲且不公平的對話中,輸家永遠是最弱的那方。」

當代思想家一再提醒我們:極權統治剝奪人民的記憶之日,就是人民受精神奴役之始;大國想剝奪小國的國家意識時,他們就採取「有組織的忘卻」之策。台灣人這些年來也喜歡複誦諸如「記憶對遺忘之戰」的警句。但「中華民國第二共和」至今廿多年了,究竟是記憶戰勝了?還是遺忘戰勝了?在「轉型正義」成為新一輪政黨輪替的關注焦點時,新時代台灣人難道不需要更多轉型正義教育嗎?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