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媒體浪潮 端傳媒主編張潔平解析「黨媒2.0」

2015-12-24 08:32

? 人氣

黨媒1.0時代的中國媒體總管:中共中央宣傳部。

黨媒1.0時代的中國媒體總管:中共中央宣傳部。

你對中國的新媒體認識有多深?《端傳媒》執行主編張潔平22日在誠品台大店舉行「兩岸三地新媒體戰場」講座,闡述「黨媒2.0」的概念,亦即中國當局面對網路世代、新媒體的運作中,如何介入與翻轉,當中共的權力與雄厚的資本結合,對中國的媒體環境造成了甚麼樣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媒體在港台已成為公民行動者重要的資訊平台,翻轉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和輿論。從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到香港的佔中運動,以網路為主的「新媒體」不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新媒體在中國的發展又是如何呢?

張潔平。(翻攝Youtube)
(翻攝Youtube)

張潔平開場就直白地說,觀察中國的新媒體,權力與資本已經達到高度的結合,深刻也微妙。早期較知名的報業、雜誌如《南方周末》等抱持批判立場的媒體,如今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限制;至於中國共產黨的黨媒(如《人民日報》)在新的思維策略下,則有了嶄新的面貌。

兩個輿論場的界線模糊

最早《新華社》前總編輯南振中就注意到,所謂的兩個輿論場,一個是以黨中央思想為主,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媒體輿論場」也就是所謂的黨媒;一個則是人們在新浪微博、QQ等社群平台的「民間輿論場」。張潔平表示,中共當局開始注意到網路的重要性,並且積極讓黨媒轉型,重新出發,企圖掌握網路空間的話語權,畢竟,網路無遠弗屆,不是說擋就擋。

中國《人民日報》以頭條報導朱習會,中共願意以高規格接特朱立倫,就是為了朱立倫之後的總統大選舖路。(取自人民日報).png
 

張潔平說,以前的黨媒是沒人看,北京街頭根本不會有人拿著《人民日報》看,大家也都不喜歡央視。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從2011年微博讓中國的民眾發現,有那麼一個空間讓大家抒發、發布敏感的字眼,只要不過份都可以,民間輿論場也更熱鬧非凡,但張潔平說,黨媒與受眾的關係,就在中國開始經營微博的時候改變了。

網路戰略思維:立法、建小組、打擊意見領袖

張潔平分析,共產黨在2013年成立了「中共網路安全訊息小組」,從以前的七、八個部門管理網路資訊,統籌成一個部門專精管理,由上至下,精準且有效的分配工作。2014年則重組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由魯煒擔任辦公室主任。「他們利用微博,創造了屬於黨媒的平台。」張潔平說,「中共正在搶奪原本界線分明的民間輿論場。」 

張潔平。(翻攝Youtube)
張潔平。(翻攝Youtube)

中國政府極力經營網路中的話語權,不管在臉書、推特上,都有受到一定歡迎程度的「意見領袖」,微博也是。在中國,這些人稱作「大V」。張潔平說,2011年微博用戶直線飆升,數億名用戶在網路中發表言論,「大V」們的意見成為許多人必看、必讀的言論,但中國開始搬出許多網路發文的使用法案。《端傳媒》曾報導,透過新成立的網路領導小組,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5年6月,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

張潔平表示,根據〈2014的中國網路輿論生態環境分析〉報告,當中顯示中國政府正在用各種方式來干涉、限制「大V」言論,2014年微博上所認定的意見領袖發文量減少整整四成左右。在網路操作上,中國自然也培養出屬於他們的「大V」,重新奪回發語權。

黨媒2.0新包裝

《人民日報》原來是一份除了公家機關單位,一般人不看的黨媒,但在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排行榜上,《人民日報》與《央視》竟包辦前兩名,這到底是為什麼? 張潔平認為,這就是黨媒2.0的創新,《人民日報》在網路上發表許多卡通、動畫和圖卡式的推文,並且積極與年輕人互動,讓他們在新興的網路中創造了很高的人氣。

人民日報微博。
人民日報微博擁有四千多萬粉絲。

另外,微博也有一個帳號叫做「學習小組」,是《人民日報》的子帳號,簡介上寫著:這十年,我們好好學習。與習一起進步,一起擔當,錯過習的前60年,不再錯過現在。主打習大大招牌也吸引了100多萬粉絲。

學習小組
 

拋開舊有的包袱,中共以「新媒體」包裝黨媒,《人民日報》在2012年上線,40天即擁有百萬粉絲,一年來突破數千萬,至今4千萬粉絲稱霸微博。 張潔平說,「習近平的網路聲量與威望,超過了歷任的中共領導人。」

馬雲收購媒體 溫水煮青蛙?

有聽眾向張潔平提問,馬雲收購了這麼多媒體,但是不是其實沒用?港、台閱聽眾或許自有判斷力來選擇內容。 張潔平則回應,真正想控制輿論的人,不會在意五年、十年短期內的變化,或許這短時間內看不出改變,但張潔平以香港為例,表示幾乎線上的主流媒體背後都有中資運作,1970年代入股、收編,千禧年後的這些媒體開始出現許多赤色的文章或言論,但閱聽眾也很少察覺。張潔平認為,溫水煮青蛙,閱聽眾的判斷力也是會被改變的。

端傳媒自詡不親中 如何維持商業與獨立性?

台灣的《報導者》在今年年底靠著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正式上線,並以「公共性」的獨立運作為主,張潔平對此表示贊同,但《端傳媒》定位仍是商業媒體,無法僅靠募資及捐款存活,但保護自己的作法,就是將股權分散至編採團隊。

張潔平認為,在習近平時代下的中國,長城內的網路世界已經毫無妥協空間,強勢的展現政府力量,《端傳媒》目前也沒有進軍中國媒體市場計畫,但如何避免也被中資收購?目前《端傳媒》起碼有三成股權分散在編輯團隊,其餘投資者、老闆都無權干涉編採運作,若遇收購,靠著分散風險能避免全面併吞,張潔平說,這是最保險的做法。

提到新媒體受眾,張潔平將《端傳媒》定位在華語世界的公民,走不進中國,就往海外發展。張潔平也表示,未來不排除與《報導者》或是其他在地獨立媒體合作,共同製作深度報導,能讓議題更全面、多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