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專文:Much Ado About Nothing─以不改變為前提的馬習會

2015-11-13 06:50

? 人氣

馬習會,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歷史性的握手。(顏麟宇攝)

馬習會,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歷史性的握手。(顏麟宇攝)

如果還在編新聞雜誌,我應該會第一時間擬出「馬習會」專題報導的大標,而且我擬的大標一定會遭到我的編輯質疑、反對,最後我會讓步放棄這個標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我仍然覺得最好的標題,是Much Ado About Nothing,來自莎士比亞的劇名,很難翻譯成適切的中文。意思是熱熱鬧鬧、忙忙碌碌,做了一堆沒有實際效果的事。

「馬習會」不就是這樣嗎?兩個人見了面,談了話,為了讓兩個人見面花了多少力氣、工夫,動員了多少人,除了直接牽涉的工作之外,更多的是,各式各樣的報導,報導前報導後引發的種種評論,評論中扯出的多少猜測,還有更多的情緒。這不是much ado?

而「馬習會」前、「馬習會」後,兩岸關係改變了嗎?改變了什麼?「一個中國」的框架改變了嗎?「各自表述」不可能交集的現實改變了嗎?台灣和大陸經濟互動牽制的情況改變了?國際上看待台灣的角度改變了嗎?兩岸人民互動交流的方式改變了嗎?中國佈署飛彈的方式改變了嗎?甚至,台灣總統大選中的兩岸因素改變了嗎?

「馬習會」結束那麼多天了,至少到現在,以上問題的答案,應該都是「沒有」吧?這不是about nothing是什麼?

但我要說的重點,第一是,我們不應該對「馬習會」Much Ado About Nothing的情況感到失望。從一開始,「馬習會」就是建立在不改變任何事情的前提之上的。雙方說的明明白白,馬和習在新加坡見面,見了面就是見了面,不會有任何聲明、任何協議、任何其他。見面就見面,如此而已,沒有「然後」。這本來就是一個以Much Ado About Nothing為目的的會。

第二是,在今天的政治情境下,也只有從一開始就以Much Ado About Nothing為條件,這個會才開得成。如果要有任何改變,以馬英九現在的權力狀態,他能答應嗎?換從另一邊看,如果要有任何改變,習近平不用考慮共產黨內部的其他不同聲音、不同意見嗎?

要是馬英九可以就這樣去實質改變兩岸關係任何現狀,台灣政壇必定大亂。要是習近平可以就這樣在新加坡決定任何改變,那將意味著他是中共的獨裁者了,握有絕對的權力,可怕的權力。換句話說,如果兩人在新加坡一見了面就可以有什麼建樹的話,那對兩邊的政治發展,都是災難。

目標是Much Ado About Nothing,結果也是Much Ado About Nothing,那幹嘛如此大費周章白忙一場?

因為大費周章就是為了讓兩人見面,而不是讓兩人見了面之後能怎麼樣。那其實不是「白忙」,忙了半天,突破的是形式,兩岸領導人幾十年從來不見面的形式,在大費周章的忙碌中打破了。兩岸關係互動上,多加了一個過去不存在的變數,很大很複雜的變數。以前兩岸關係上,不需考慮領導人見不見面,如何見面,見面幹嘛。「馬習會」之後,多了這些考慮。

所有吵嚷著指責「馬習會」沒有具體成就的眾多意見,慷慨陳詞,頭頭是道,但恐怕在這個節骨眼上,弄錯重點,也弄錯因果了。若要有具體成就,也就不會有「馬習會」了。就是靠著雙方小心翼翼形成沒有具體會議成就的共識,馬與習才能會得成。

會成了,有意義嗎?當然有!不管誰是下一任的總統,不管當下表面說什麼,他私下都應該衷心感謝馬與習,同時認真面對馬與習給他的挑戰。大小懸殊的關係中,情況愈明朗,遊戲規則愈清楚,對大的一方愈有利。小的一方要能爭取到更好的機會、更好的前景,必須要靠相對複雜、模糊的環境,以便找出談判和協商的空間。

從此之後,見或不見中國國家主席,用什麼方法見,見了談什麼不談什麼,就是台灣總統在兩岸關係上的新空間。他有了前人沒有的揮灑餘地,希望他別退縮別逃避,當然更期待他別笨拙地把這餘地、這空間弄得把自己絆倒,把台灣絆倒。

喔,回頭說一下,如果我還在編新聞雜誌,我的編輯一定會皺眉頭說:「這樣的標題很多人看不懂啦!」我會努力跟他解釋溝通為什麼想了這樣的標題,我的編輯懂了,然後他會更為難、眉頭皺得更緊地說:「這樣的觀點在台灣很難賣啦!」我不得不同意他,這樣的觀點在台灣很難賣,所以終究我會讓步,放棄這個標題。

*作者為知名作家。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