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們》選摘(6):網際網路的出現

2015-10-07 05:15

? 人氣

文化底蘊

個人電腦的輪廓逐漸成形,得歸功於許多先進科技使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莫過於是微處理器—把電腦中央處理器的所有功能,整合蝕刻成積體電路的一顆小晶片。不過,各種社會力量也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助力之一,並在這些成果中,烙印上當時孕育創新的文化氛圍。1960 年代起發軔於舊金山灣區的社會力量,替百花齊放的個人電腦奠定下成熟的發展基礎,很少有其他文化交融的力量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文化融合的過程包含了哪些勢力?首先是受國防工業發展影響,隨身攜帶口袋筆套的工程師從其他地區移民到此,比方任職於西屋和洛克希德的工程師。再來是具有勇於創業、鼓勵創意、

鄙視官僚機構冥頑不靈的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像是英特爾和雅達利,還有從麻省理工學院西遷來的理工怪傑,也一併把自組電腦並樂在其中的癮頭帶到灣區,另外,喜歡駭進貝爾電話系統或是大型企業分時電腦的電頭(wirehead)、飛客(phreaker)以及各路硬底子玩家,也形成一股頗受歡迎的次文化,至於舊金山和柏克萊兩地也從來不乏活躍的理想主義者和社群經營者想方設法,「冀望藉由漸次突破的科技慢慢取得進展,把被官僚主義拘禁的心靈釋放出來。」—套用其中一位名人露波(Liza Loop)的話來說。同時還有另外三股非主流文化趨勢,與上述創新文化相互激盪,像是由灣區「失落世代」衍生而出,沉溺於迷幻藥與搖滾樂,狂放不羈的嬉皮,還有在柏克萊大力推動言論自由的新左派活躍份子,以及在世界各地校園訴求反戰的示威運動。這三股勢力當中還交織著《全球概覽》(Whole Earth Catalog)的讀者群。為了落實公民不服從,為了對抗權貴菁英所打造的中央集權,他們深信必須要能自行掌控各種工具,才有可能與聞政事。

儘管這些勢力彼此的特質有天壤之別,但是他們卻有交錯縱橫的生活圈,分享許多共同價值。受到孩提時代組裝Heathkit 無線電對講機、大學時閱讀《全球概覽》的影響,他們著迷於自己動手創作,並夢想有一天能在某個社群中找到自我認同。他們內心深處抱持非常美式的信念,一方面強調無從妥協的個人主義,一方面又渴望能完全融入公共社群裡—這可就跟法國哲學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對美國的理解大不相同了;如果是要進行集體創作,他們希望自己的加入,能使所屬團體變得更完美。

數位時代
網路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所有產業的運作。(取自網路)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的《創新者們》一書,本書作者為以撰寫《賈伯斯傳》而聞名的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後以羅德學者身分在牛津大學進修,並取得哲學及政經碩士學位。曾任《時代》雜誌執行總編輯、CNN董事長兼執行長,在歐巴馬總統上任後,被指派擔任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主席。他不僅是傑出的記者,更是備受讚譽的傳記作家,寫作功力一流。著有《賈伯斯傳》(Steve Jobs)、《愛因斯坦》(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季辛吉傳》(Kissinger: A Biography)等暢銷傳記。

創新者書封與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