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們》選摘(6):網際網路的出現

2015-10-07 05:15

? 人氣

軍事動機與學術需求交互作用,形成網際網路根深柢固的特色。「ARPANET 和網際網路的設計都偏重軍事價值,例如存活能力、彈性和高性能,而較不重視商業目標,例如低成本、簡潔、或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科技史家艾貝特(Janet Abbate)指出:「同時,設計和建造ARPA 網路的這批人,大多是學術界的科學家,他們把自己的價值觀,例如權力分享、分權、開放式的資訊交流等融入系統中。」1960 年代末期的這些學者,有許多人認同當時的反戰次文化,因此他們打造的系統也抗拒中央控管。系統選路會避開核武器攻擊的危害,但也讓網路避免受到掌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摩爾定律與其影響
摩爾定律預言的發展,在加上網路的威力後,矽時代改變全人類的生活。(取自網路)

放膽去想

現在對於「個人」電腦這個概念,不外乎是可以簡易上手、居家使用的資訊產品,其源頭得回溯到美國知名工程師布許在1945年率先提出的構想。布許在麻省理工學院成功打造一台體積龐大的類比式電腦,並建立起橫跨軍事單位、國防工業與學術界之間的三角合作關係。他在1945 年7 月號的《大西洋》月刊中發表一篇名為〈放膽去想〉(As We May Think)的文章 * ,提出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個人電腦概念,稱之為「memex」 † 架構,可以用來儲存並重現個人的文字、圖像等各種資訊。他在文章中寫道:「想像未來有一種供個人使用的設備,看起來像是機械化的私人檔案與資料庫⋯⋯『memex』架構可以儲存個人所有藏書、各種紀錄和通訊資料,機械化的操作則有助於大幅提升使用效率與彈性,可以說是擴充私人記憶的輔助設備。」其中,「私人」這個字眼相當關鍵,因為布許與其研究團隊尤其重視人與機器之間,緊密又人性化的溝通方式。

在布許想像中,這個設備有類似鍵盤可「直接輸入」的機制,可以把資訊和使用者紀錄存入記憶系統,他甚至預言了超文件連結、檔案分享等協同計畫的執行方式,另外還描述:「未來會有一種全新型態的百科全書,可以隨時在內文擴充連結的資料串連,也可以隨時透過『memex』加強內容。」—他早在半世紀以前就預見了維基百科的問世。

電腦最後並沒有長成布許想像的樣子,起碼一開始並沒有。早期電腦並不是供個人使用的工具和資料庫,而是供產業或軍事用的巨無霸,研究人員能以分時共享的方式使用大型主機系統,但是一般平民百姓可就無緣一睹廬山真面目了。雖然1970 年代初期像是迪吉多之類的創新公司,開始生產體積如冰箱大小的「迷你電腦」,但是他們也不認為生產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桌上型電腦有利可圖。

1974 年5 月,迪吉多營運委員會為了是否要推出比PDP-8 機種更小的個人電腦爭論不休時,公司總裁歐爾森(Ken Olson)表示:「我看不出任何人有任何理由,需要擁有一部自己的電腦。」因此1970年代中期開始爆發的個人電腦革命,是由一票委身在商店街或車庫裡,名不見經傳的寒酸公司引領風騷的,其中兩個值得注意的名號是奧泰爾(Altair)和蘋果(Apple)。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