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與林青霞的廢票、突然跳電的投票所、返鄉的選民,我經歷過的「台灣式選舉」

2018-11-23 15:10

? 人氣

此外,近年來,民間上也有自發的團體,在網路上發起「為愛返家」等眾籌活動,希望能以低廉的巴士票價,邀請居住在北部的青年選民(特別是大學生)能回中南部投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台灣大選的一處投票站
Getty Images 因為有戶籍地投票的規定,一些選民在地方選舉中會提前改變戶籍地,以支持心儀的候選人。

遷址投票

因為有戶籍地投票這一規定,一些選民在支持的候選人確認參選之後,就會在至少六個月前把戶籍地遷到該地,預計投票支持他們。筆者的一位友人當年為了支持柯文哲選台北市長,便將戶籍從高雄轉到台北親戚家。

但是如此「玩轉戶籍」,並不為政府支持。一來,有許多台灣家庭販賣戶籍給一些人,為著讓後者家庭的學齡兒童能在家長心儀的學區學校就讀。再者,「幽靈選民」,亦是每次選舉的話題。

「幽靈選民」是指,常常在人口數低的地方(表示當選票數通常差距不大),發現幽靈人口。這次選舉有一離譜案例便是一台灣離島「綠島」,被政府發現有數十人一起遷入一處廢墟戶籍地。這些人都多數人都住在北部,卻突然一起遷入戶籍,被檢察機關認為他們可能收取某候選人利益,賣自己的戶口,搬遷到離島戶口,以在當天投票給某一候選人。1992年,前民進黨主席黃信介在花蓮立法委員勝選,便是檢調發現對手在一些地方的得票數,比法定選舉人口還多,明顯是幽靈選票幫助對手獲勝,轟動當年台灣社會。

突然跳電的投票所

台灣投票的歷史還發生過「作票」事情。1980年代,時常耳聞親友去看開票時候,投票所電力會突然「跳電」。在一片暗黑之中,選務人員會把自己「做好」給特定候選人的票,在黑暗中投進去票箱。事實上,台灣早年許多重要的政治抗議事件,就是因為抗議選舉作票舞弊所興起的。投票所「跳電」成為台灣選民的集體記憶。筆者回想,後來每回開票,要是電力有問題或是有人不小心關了燈,都會引起在場投票民眾喧嘩緊張。

「精心挑選」的投票日

2012年總統大選,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把投票日訂在大學期末考前一周,就被質疑別有用心。因為凖備期末考的北部大學生,估計不會為了投票南下投票,放棄凖備考試的周末。況且,根據當年民調,國民黨在南部青年族群的支持度不高。此外,當年選舉下一周便是寒假,可以放假回鄉,學生估計不會因為選舉而連續兩周回家。再者,來回南北的交通費也需要考慮在內。

這些原因,似乎都在防止大學生返家投票。投票日的選擇,也被認為是主政者維繫政權的微妙手段。

總之,無論結果如何,這次公投首次規定民眾年滿十八歲便可以投票,選民的結構越來越年輕,是台灣選舉的一大趨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