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璋觀點:糧食危機下的台灣稻米產銷新概念

2015-09-06 05:50

? 人氣

無米樂崑濱伯與觀光遊客合照。(作者提供)

無米樂崑濱伯與觀光遊客合照。(作者提供)

談到崑濱伯,就會想到無米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這十多年來,只要一談到稻米產業,幾乎就會讓人直接聯想到崑濱伯,而我個人是在2007年即與這位台灣農業老前輩結緣,當時利用全台灣的通路賣場,特別直接向其採購稻米到賣場銷售,而也進行了宣傳活動。於2011年在任公職時,也再次的邀請台灣稻米產業賢拜崑濱伯到雲林所舉辦的台灣西瓜節與西瓜大王陳文郁見面,兩人各自為台灣農業發展奉獻心力。近期,再次的到台南後壁稻米產區探訪,再看見崑濱伯仍然老當亦壯的在自家門口和遊客們拍照;導覽的社區協會總幹事直言,若不是有崑濱伯,後壁菁寮怎能如此吸引民眾前來農村樂,甚至吃著社區媽媽所煮農家菜的割稻飯?

當然崑濱伯不居功的說,那是大家共同為地方打拚,才能吸引遊客前來。從這之間,看到了一生從事稻米耕作的老農夫,只為生產好的稻米來賣,因為返鄉的青年熱血為此拍了記錄片,加上吳念真老師的發想與旁白,從此讓無米樂帶動了地方經濟,也增加台灣百姓對農業的關注,更提昇大家對稻米產銷的重視與看見農村的純樸、農民的純真與農業的純潔。

在這之間,也出現另一個實例「白米炸彈客」,至今已超過十年之久,主要訴求的「反對稻米進口」和「政府要照顧農民」的論點,因當時為了加入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關稅貿易總協定),後來衍生成為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的組織,台灣政府遂不得不開放稻米的進口,當時有許多農民抗議與反對,深怕台灣稻米市場禁不起世界各國的稻米進口,而使得台灣稻米產業受到衝擊,影響為數眾多的農民朋友。

但是經過多年之後,台灣稻米產業反而是走得更有特色,類似日本般的小農盡出,各有特色且各有品牌。再反觀白米炸彈客「反對稻米進口」的訴求,其實在國際浪潮之下,早已無法阻擋,但卻必須在這浪潮之下與進口稻米競爭之下,生產與通路上更要走向獨特發展路途,以安全生產與優良品質為第一,再輔以品牌行銷,建立台灣稻米獨特的分眾行銷模式。其另一訴求「政府要照顧農民」,以目前政府對於稻農的協助,因為有著公糧收購的保證,讓種植水稻已是農民最基本和穩定的工作,因為有著政府的保價保量收購,讓台灣老農有著微薄的收入,青年農民則忙租賃農地,擴大生產面積與建構自有品牌,而政府部門也因應小農的產生,近年連年舉辦的十大經典好米競賽與十大經典神農,也成為台灣農業新亮點。但是台灣農業問題仍在,主要的是農民人口老化,雖然近年來有著漂鳥計劃、青農回流等,仍需要大量的青年農民投入農業;個人認為應以「五化營運」來從事新一代的農業生產,其包含了現代化、知識化、科技化、安全化、集團化的新農業營運方式,以開展新的未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