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翎用小說重構被遺忘的歷史 戴笠和梅勒斯聯手打造的暗殺破壞訓練營─中美合作所

2018-11-08 08:10

? 人氣

作者親訪三位依舊在世的中美合作所訓練營老兵。(張翎提供)

作者親訪三位依舊在世的中美合作所訓練營老兵。(張翎提供)

「這個組織在蔣介石的秘密警察頭子戴笠將軍指揮下工作,是國民黨一個貨真價實的分支機構。」「這個小組的活動,大大地把中國推向內戰的道路,使美國直接捲入了中國的國內鬥爭。」─麥可.沙勒。

「中美合作所確實曾經部署過騷擾日軍後方的行動,並為美國海軍的登陸做了準備。但中美合作所的弊端在於,當1945年國共內戰爆發時,它把美援全部用在了國民黨一邊。這就在客觀上意味著美國『過早地』正式加入了反對中共的活動。這為中國共產黨所深惡痛絕,並完全有正當理由把它看作是美國帝國主義的不義行為。」─費正清。

抗戰小說汗牛充棟,並不那麼稀奇,中美聯合抗戰絕大多數人耳熟能詳,從空軍飛虎隊的陳納德,到陸軍滇緬戰線(駝峰)的史廸威,加拿大華裔作家張翎却選擇了一個相對冷僻的題材─中美合作訓練營,作為她最新虛構小說的舞台。嚴格來說,這應該是中文著作中(包括虛構與非虛構),第一部有關這段藏在暗影下的中美聯合抗戰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題材?張翎坦言,最初她只想定要寫抗戰,而且是中美聯合抗戰,但到底怎麼寫、寫什麼?還沒決定。她的書寫向例從調研開始,專業在英美文學的她很自然從英文檔案資料下手,找到和中國相關的材料再進一步深入調查,因為她要的是故事,回憶錄是她的首選。一個偶然的機緣,看到一本美國退休援華海軍將領的回憶錄,說到美國海軍援華的始末,日本偷襲珍珠港逼使美國參戰,計畫方案之一是轟炸東京,但不可能直接從美國本土派戰機過來,一定要在中國找適合中途起降修整的基地,於是在沿海十三個地方建立水文資料研習營,先探查水文天候資料等等。

蔣介石支持這個方案,那中美合作要做什麼呢?可以訓練特殊兵種,間諜特種部隊等,於是兩國對口的梅勒斯和戴笠,建立了十三個營隊,張翎翻查海軍回憶錄時,看到有一個地點「玉壺」,註記是第八訓練營所在地,她立刻炸了!「我是溫州人,竟不知玉壺,也不知溫州有抗戰,」她說。玉壺距離溫州一百三十多里,是縣底下一個鄉鎮,於是決定就從這裡開始挖。從溫州找,但中文資料非常少,當然因為戴笠,他是共產黨頭號敵人,還好寫得是抗戰不是內戰。

中美合作所玉壺舊址現在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者提供)
中美合作所玉壺舊址現在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者提供)

戰地的傳教士:寧可你在窩邊犯點上帝可以接受的錯誤

身為溫州人,張翎一直以為在整個東北、華北、華中淪陷敵手的時候,溫州在某種程度上是世外桃源,沒想到在玉壺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村子裡,七十多年前竟然來過幾十個藍眼洋人(美國軍人),這是個什麼景象?張翎笑稱男人寫戰爭關心的是主線戰役,她關心的卻是小村民的視角,在那麼偏僻的地方,來幾個北京人都不得了,何況這麼一群美國人,於是調研進入下一步:村民會是什麼反應?美國大兵如何融入他們完全不熟悉的中國?

她找到幾個資料,講到傳教士在中國通常是醫生,他們在中國生活多年,很多年未見來自本國的同胞,突然看到這麼多「本國人」,中美聯合抗戰讓「祖國」和「第二故鄉」勾連起來,很自然地多少扮演「間諜」的角色─傳遞訊息,在飛虎隊這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傳教士很疼這群被送到中國戰場的大孩子,有個故事寫到一個傳教士騎自行車,穿中國長袍得撈起綁在腰間,騎車才不會被捲入輪軸,儘管規定不能離開營地,但荷爾蒙爆棚的大孩子哪裡憋得住,於是傳教士就教他們如何更像中國人,進城才不會被日本兵逮個正著,比方說不能站得「直挺挺的」,重心要降低,膝蓋要彎,肩膀要佝著,走路挑擔筐裡不能裝米,因為太重根本挑不動,要裝曬乾的豌豆夾,很輕,可以滿滿一筐底下藏武器,還教他們吃防瘧疾的阿滌平,臉色變得黃黃的,更像中國人,把專業軍醫氣瘋了。這樣的傳教士能在黑市買賣交易,包括咖啡時代雜誌等等,最重要的是避孕套,怕大兵出城染病,「寧可你在窩邊犯點上帝可以接受的錯誤,」張翎說,這麼鮮活的傳教士形象,就轉換到她故事中的牧師身上。

美方特工正教授中方人員學習無線電信號竊聽。(維基百科)
美方特工正教授中方人員學習無線電信號竊聽。(維基百科)

溫州有一支「關愛抗戰老兵義工隊」,其實是關愛國民黨老兵,因為共產黨老兵有人管。他們告訴張翎,第八訓練營的舊址還在,美國學員的宿舍沒有了,但中國學員宿舍還在,清嘉慶年間的三進大院,表示當年國民政府非常重視中美合作所,才會安置在這個地方,還有三個老兵在,她聽到汗毛都豎起來了,立刻去拜訪。其中兩個老人講話不清楚,有一個還清楚,這就有了書中另一個角色「劉兆虎」的影子。

嚴守秘密的男人,70年後再相見是「阿紅」打開了話匣

張翎說,中國方言很多,為了讓美軍講課翻譯都能聽得懂,都在當地召募學員,都是一個鄉的人,但即使住得很近,其中兩位老人卻也70年不見,子女根本知道他們的父輩曾經有過這段鐵血生涯,以為他們會很震撼,但他們什麼表情都沒有,也沒太多話,頂多講講這裡從前是擺是水缸的地方,那裡是長官講話的地方。走著走著,其中一個老人推推旁邊老人問,「當年來的那個阿紅呢?」話題竟是從一個女人開始!

這群軍人是嚴格保密不知名姓只用代號,因此有人藏下來完全平安,在那麼封閉的環境,女人一定很少,阿紅究竟是誰?張翎說,到現在她還是不知道,「但戰爭也無法讓女人走開,於是有了阿燕這個角色,最後阿燕反而成了主角。」沒有阿燕,書裡的三個男人(幽靈)就無法串在一起。

張翎也去探訪村民,還有幾個在,當時都是小孩,他們記得一個年輕婦女剛生小孩卻無法哺乳,就要她去找美國醫生,檢查說是乳腺腫瘤就給她動了手術,現在不奇怪,七十年前脫衣給黃毛洋男人看病還動手術,那是天大的事。因為看過駝峰故事中,帶了一群狼狗,美國人相信訓練有術的狼犬可以減少人員傷亡,但結果相反,軍犬太愛主人常把炸彈啣回反而炸死主人,所以張翎特別問村民,「有狼狗嗎?」果然有!一位村民回憶他被狼狗嚇哭了,美國大兵抱起他說「美國好」「中國好」,還給他糖吃,他都還記得。於是書裡不可避免的也得有一隻軍犬。

當年美軍食堂的幫廚。(張翎提供)
當年美軍食堂的幫廚。(張翎提供)

70年後,當年的小伙子還沒學會普通話,却能說標準的廚房英語

更特別的是,張翎還找到一位當年做美軍軍營幫廚的人,當年十五、六歲的小伙子,如今八、九十歲,講當地土話,張翎聽不懂特別找一個當地人當翻譯,沒想到採訪說著說著,這位口中操著土話的老人竟說出天衣無縫的廚房英語,毫無口音,這麼巨大的反差讓張翎感到震撼,「對他而言,一生最重要的時刻就在那段時間,他於是能說這麼標準的廚房英語,但終其一生沒學好普通話。」

經過漫長且費盡心力的調研之後,落筆就快了,約莫只花了八、九個月就完成初稿,「小說家只講故事,而且要講違反常規的故事。正襟危坐的牧師要我講嗎?要找被拋出軌道的,都在常規之內就沒意思了。」張翎在檔案材料和田野調查中,以真實的故事累積她的人物性格,於是讓「虛構」有著栩栩如生的靈動,在「虛構」中讓生命和歷史重現。

《勞燕》作者訪台新書座談會

【第一場】從《勞燕》看女性在亂世中的堅韌與力量

張翎×楊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時間:11╱9(五)19:00-21:00

地點:永樂座(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3巷6號)

免費活動自由入座

【第二場】《勞燕》的鬼魅書寫與歷史對話

張翎×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時間:11╱10(六)14:00-16:00

地點: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敏隆講堂(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