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經濟學人》遭脫手主因:母企業只要教育事業

2015-07-28 11:30

? 人氣

英國《金融時報》(美聯社)

英國《金融時報》(美聯社)

英國培生出版集團(Pearson)24日以8.44億英鎊(約新台幣410億元)將《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出售給《日本經濟新聞》(Nikkei inc.)後,經過一天,宣布再出售旗下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集團五成股份,價值4億英鎊(約新台幣196億元),培生出版集團陸續拋售其媒體資產,專注於教育事業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法兼顧雙贏

培生集團尚未點名可能的買家,但持有經濟學人集團4.72%股份、義大利Agnelli家族的投資公司Exor表示,正在就提高股權進行討論。其他潛在買家包括吉百利(Cadbury)家族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施羅德(Schroder)家族等,以及《經濟學人》的現任及前任僱員,都在與培生集團進行磋商,但需籌措資金來支付交易。

對於培生集團此決定,《金融時報》首席執行官雷丁(John Ridding)抱持正面的看法,他表示,培生目前確定將重心擺在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公司,《金融時報》則是全球媒體的領先者,「在專業化的時代,要兼顧兩者達到雙贏是很困難的。」

事實上,2013年就曾傳出《金融時報》將被交易的消息,當時的執行長史卡迪諾(Marjorie Scardino)曾說出「想都別想(over my dead body)」的重話反對,然而繼任的執行長法隆(John Fallon)當年「不會出售《金融時報》」的承諾卻輕如鴻毛。

「70年代的新聞產製方式已死」

《金融時報》創立于1888年,1957年成為培生集團旗下的出版品。在史卡迪諾的帶領下,母公司以耐心陪伴《金融時報》從廣告出版逐漸轉型成他們所謂「多通路型、數位優先的新聞組織」,主要金源來自於網路捐款。

2007年,《金融時報》在開始經營「付費牆」(paywall),讀者需付費才能閱讀新聞網站的完整內容,同時研發了App,滿足數位時代的需求。2013年減少印刷產品,只剩單一的全球日報版本。《金融時報》總編輯巴伯(Lionel Barber)曾說,「1970年代的新聞產製方式已經死了。」

具有專業背景、加上大量的讀者群和訂閱者,讓《金融時報》得以拓展其數位產業的版圖,佛利特街(Fleet Street,1980年代英國媒體總部林立的一條街,也代稱那些作風尚未離開此時代的記者)上的其他媒體其他只能望其項背。《金融時報》的發行量五年內成長了30%,達到73萬7000份。

 

 

專注教育成脫手徵兆

儘管《金融時報》前景看好,然而培生集團的作風也有所改變,從原本的多角經營,橫跨媒體、教科書、油品、電子產品、銀行業務,轉而縮小範圍,專注在教育產業。早在史卡迪諾辭職前,就已經宣告了《金融時報》的結局。

繼任的法隆為了達成此目標,大砍支出和裁員,並重整了公司內部。先是以3億8200萬英鎊出售「併購市場資訊公司」(Mergermarket),培生旗下的「企鵝出版集團」(Penguin Books)也與博德曼(Bertelsmann SE & Co. KGaA)公司「藍燈書屋出版社」(Random House)合併,以求更大的出版量。

「粉紅報紙」(《金融時報》過去以粉紅色報紙印刷)對培生集團的價值不如以往,轉手的消息浮上檯面,傳出包括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L.P.)路透通訊社(Reuters)都可能是買家。法隆在的採訪中承認,約一年前就已經在討論《金融時報》分家的事宜,理由是在快速變遷的資訊時代,無法同時經營兩個異質性極大的公司。

 

 

投資人欣然接受

投資人欣然接受此消息,交易《金融時報》及其相關公司的淨收益高達6.5億英鎊,比金融專家預期高出許多。培生集團的市場佔有率最後大於2%,成為英國前100名的龍頭股。

買家並非彭博新聞社讓許多員工鬆了一口氣,他們害怕彭博會帶來全面的企業文化改造。雖然對於新的母公司《日本經濟新聞》的了解有限,員工仍抱持希望,易主後不會有太大的改革。雷丁也向《金融時報》員工們信心喊話,「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再評估選項,我們擁有共同的願景、互補的條件和專業。這將是強大而令人興奮的組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