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諾貝爾獎對台灣能源政策的啓示

2018-10-18 06:40

? 人氣

1. 增碳: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才能進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植物而言是「養分」。美國政府官員(農業專家) 指出,單單因大氣中增碳造成的農業增產就足以抵消暖化造成的許多負面因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 調適:聯合國IPCC報告指出,變更耕種時間、種植不同農產品,改變生產方式,改進灌溉系統及採用「抗旱」、「抗澇」種子都是很有效的調適手段。

3. 國際貿易:在全球暖化的情況下,熱帶國家農產品或會減產,但今日溫帶甚至寒帶地區農產品極可能大幅增產,以全球而言並不會發生糧荒,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可解決此一問題。

4. 農業占比:全球暖化對一國產業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業,對其他產業影響很小。所以如果農業在國家整體經濟活動中占比降低,則暖化對國家整體經濟影響就很有限。以美國而言「受暖化衝擊程度高」產業占比,由 1948年的 9.1%降為今日的 1.2%。所以就算農產品價格倍增,對美國人福利影響仍十分有限。美國只是一例,全球各國經濟都朝此模式趨進中。由以上推論,諾氏認為全球暖化對農業的影響實為有限。

極端暖化威脅論者常以暖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作為抗暖重要理由。諾氏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暖化對健康的影響之評估報告,指出並非如此。 WHO認為受暖化直接影響較嚴重的有兩種疾病:痢疾及瘧疾,間接影響為缺糧而導致之營養不良。

WHO以 1000人喪失多少年生命為統計指標:

20181015-WHO以 1000人喪失多少年生命為統計指標。(作者整理提供)
(作者整理提供)

上表顯示,在非洲因暖化造成的疾病將使每千人減少 15年壽命,等於每人減少 0.015年壽命,換句話說就是減少 5天壽命。氣候變遷對先進國家人民健康更幾乎是毫無影響。WHO指出,只要每年國民人均所得高於 6000美元,暖化對其人民健康就沒有影響。極端暖化威脅論者危言聳聽的論點是很有問題的。

諾德豪斯教授曾以DICE模型評估以不同溫度,及不同 GHG濃度作為減碳目標的成本效益分析:

20181015-(圖1)顯示不同情境之成本效益分析(範圍為25兆美金)。(作者整理提供)
(圖1)顯示不同情境之成本效益分析(範圍為25兆美金)。(作者整理提供)
20181015-(圖2)縮小範圍於成本效益分析為4兆美金之不同情境。(作者整理提供)
(圖2)縮小範圍於成本效益分析為4兆美金之不同情境。(作者整理提供)

圖1及圖2以DICE模型分析七種減碳目標與基準情境( 250年不減碳)的成本效益分析。圖1的縱座標由-25兆美元到+20兆美元,幅度較大。圖2為成本效益在-3兆美元到+4兆美元的情境。

圖1顯示採納高爾及史登等人建議的減碳目標及途徑,對人類福祉將造成15兆美元及20兆美元的負面影響。

由圖2可看出「最佳情境」為 溫室氣體濃度 700PPM及溫昇 3°C,巴黎協定以 2°C作為減碳目標對人類造成的損失將近2兆美元。

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約500PPM,因人類碳排每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2PPM,若以3℃及700PPM作為減碳目標,人類還有100年的時間抗暖,暖化根本不是極端威脅論者一再強調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

聯合國巴黎協定以2℃及溫室氣體濃度450PPM為目標,實際上今日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為500PPM已超過450PPM,巴黎協定根本是一個無法達到的目標。可嘆前後台灣政府都以巴黎協定為目標規劃減碳,造成對能源政策重大的衝擊。

台灣社會多年來深受極端暖化威脅論洗腦,媒體極少介紹不同學者的看法,無怪乎政府會制定如此離譜的能源政策。政府應多了解如諾氏這種承認暖化,但對減碳時程有不同看法的國際學術界意見,據以修正錯誤的能源政策。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