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觀點:經濟學該從小教起嗎?

2015-06-24 05:50

? 人氣

經濟學要從小教起嗎?(網路圖片)

經濟學要從小教起嗎?(網路圖片)

前幾天,出版社主編在Skype上丟個訊息給我,大意是國、高中已經開始教經濟學,這難倒很多公民老師和學生的經濟學,難不成經濟學只能在課本中才學得到?我看過高中公民老師設計的經濟學課程很生活化與多樣性,但遇到指考和學測後,我直覺認為題目的設計不但很模稜兩可,甚至還錯誤使用理論,更麻煩的是往往不符合生活事實(這說來話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果然,出版社總經理丟了個難題給我。

我已經連續幾年不解大學指考和學測的經濟學考題了,這原因來自於我的解答和大考中心與補習班老師提出的版本有很大的出入。這茲事體大,如果所謂的標準答案有所出入,應該如何計分呢?然諸位不必覺得奇怪,經濟學乃是一門很特殊的學問,其特殊之處不在於可以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榮銜(其實,諾貝爾遺囑中並未成立這個獎項),而是在於這門學科可以沒有標準答案之外,還能夠正反雙方「彼此共享」經濟學獎,這應該讓大家很意外吧!但更驚恐的還在後頭,Robert Frank 教授在其《經濟自然學》(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這本書中談到一個實例,他以機會成本的概念問美國經濟學會近兩百位會員,四個答案中竟然各有近四分之一的學者選答,這說明即使是專業的經濟學家恐怕也不清楚什麼是機會成本,這難道不會「動搖國本」嗎?(後來臺灣有學者認為是Robert Frank題意模糊,但他本人不承認。)

我迄今寫了七本科普經濟學,現在還能夠繼續寫書,代表市場中還是有一小撮讀者願意掏錢買書來支持我,而我們家兩個小學女生也或多或少耳濡目染經濟學。八年前我受國語日報的邀請在月刊中寫經濟學專欄,坦白說,我一開始覺得國小學童讀經濟學會不會太揠苗助長?直到我丟出第一篇文章時,主編趕緊通知我,這才是他們要的經濟學!事實上,國小課程設計中或多或少有提到一些經濟學概念,但由於課程未具系統性,即使老師們覺得經濟學的課程是有意義的,但大部分的老師還是認為教授經濟學單元是不容易的,對於不懂的經濟概念只好尋求各種的方式解決。

我認為只要能夠用國小學童能夠理解的概念和語言同他們解釋經濟現象,他們其實是看得懂經濟學的,但寫文章並不困難,難度在於怎麼向這群毫無概念的國小學童,詮釋什麼是經濟學與經濟行為?同樣的,我迄今也尚未有系統的教我們家兩位國小生,但她們偶爾會被這位教經濟學、寫經濟學的老爸,陰謀似的帶出門實驗與體會一下「經濟行為」,譬如說,我就曾帶她們去台中市楓樹社區的誠實商店實驗什麼是預算,以及什麼才是真正的「誠實消費」(這和保留價格有關)。

是否該有系統的開始教女兒學經濟學呢?拜託,她們才國小而已!出版社總經理的想法認為,即使我不出手寫兒童看的經濟學,我也該考慮家中兩位國小學童未來的需求,國中、高中都要學,考試要考,難道我不重視嗎?(我相信這是說服我的計謀)

趕緊爬梳一下相關資料,我才知道原來經濟學在一些國家早已從小教起,大大出我意料之外,原以為經濟學應該如一些大教授所言,經濟學應該放到大學才教才適合,因為那時候學生的人生經驗豐富了,開始學經濟學正好。(非法商科系的學生怎麼辦?)。果真如此嗎?我也挺懷疑的。如果可以從小培養正確的觀念,為何不能從小教起呢?我發現,大陸清華大學經濟系有教授借小學生熟悉的喜羊羊的故事到小一教經濟學,據說成效良好,借大陸用語一用,這簡直是太「牛逼」了。

這下不得了,臺灣搞到國、高中高年級才正式教經濟學,學生未來面對兩岸競爭,會不會成為「魯蛇」呢?出版社主編也覺得這茲事體大,雖未到動搖國本的田地,但總歸學經濟學是個時代潮流與趨勢才對,我怎可以繼續「打醬油」呢?(想必是說我不太負責?)

繼續爬梳下去,澳洲也很「牛」(這和畜牧業無關),小學生也要讀經濟學,但最後發現最「牛逼」的竟然是美國,人家打從幼兒園開始到十二年級,通通要上經濟學(汗顏狀)!

美國幼兒園的經濟學教案完全日常生活化,一開始就要小朋友分辨什麼是”Needs”,什麼是”Wants”,同樣都是「要」的意思,而我相信臺灣很多學生甚至是大學生還搞不清楚這兩個字的區別在哪(就同大部分人也搞不清楚中文字中「需要」與「須要」的差別在哪),但人家美國從幼兒園開始教起,而我們可能還陷入課綱要如何設計?課本要如何寫?課程要如何教?考試要如何考?這些窠臼都不如一開始將經濟思維(不是經濟理論)從小深化進生活當中。

美國幼兒園從基礎的經濟概念教起,一開始就要學生清楚辨識”Needs”與”Wants”的差異,再談到工作(為何要工作)與所得的關連,以及基礎的理財知識。這經濟學課綱延續到十二年級,也就是說經濟學的課程是一種連續狀態,由淺到深,絕非濃縮與片段的課程,反觀我們的經濟學課程只能算蜻蜓點水似的教一下,恐怕連整體粗淺的概念都難以建立。而讓我訝異的是即使到高年級的課程,也看不見我們熟悉的馬歇爾供需雙剪(Marshall Cross)——交易價格是由市場需求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交點所決定的。(各位如果熟悉臺灣的經濟學課程,一開頭就是供需原理,負斜率的需求線和正斜率的供給線可以解出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

前陣子,我的書桌上出現一張很詭異的手寫價目表,上頭標示著「勞動價目表」(上頭還有立可白修正的痕跡,代表價格的設計曾想過幾回):曬衣服2-3元,掃地1-3元,拖地2-4元……洗廁所100元(特別標示為每間),大掃除150元,看起來是以體力的付出為計算的依據,但也有毋須付體力的所得「零用錢」(每週日發給零用錢50元)。我把老大叫過來請她解釋一番,直說她知道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勞動才有所得,她可以分擔家務,但我必須支付她應得的酬勞。當下我和她辯說小朋友分擔家務是義務才對,怎可以論及金錢代價?她竟然回我,分擔家務她必須犧牲休閒的時間,但領取零用錢則是她的權利,言下之意是我必須補償給她機會成本的損失,天啊!這還沒完,價目表上還有一行更詭異的價目表,針對不同的運動,我也必須支付代價,例如打躲避球一次 20元,但打羽毛球每10分鐘要價10元,想必她愛打躲避球勝於打羽毛球,運動健身是為自己好,我也得補償嗎?

有一次,老大說想和我一樣讀經濟系,進我的母校。我問她難道不想進臺大嗎?她竟然回我,都在同一所學校,我教她可以不用錢,但她還不知道使用學校和她老爸這等資源,她還是要付費啊(也許我還得付學費和生活費)!我開始有種疑惑,小朋友的行為並未受到學院派經濟學的影響(基因的影響應該沒這麼強大),但竟然可以表現出一副頗有架勢的經濟推論,她真的適合和我一樣讀學院派經濟學?抑或是經濟學本就該在生活中學習,這竟然是我的疑惑了,但話說回來,如可以因勢利導趁機好好的和小朋友溝通一下基礎經濟學概念,這不也是一個有利的開端嗎?

*作者為資深產業分析師與科普經濟學作家,著有《巷子口經濟學》與《拜拜經濟學》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文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