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台灣如何不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從美烏「談崩」看台海現實!

2025-03-05 06:30

? 人氣

2025年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范斯陷入爭論。(美聯社)

2025年2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范斯陷入爭論。(美聯社)

「疑美論」或「信美論」都不重要,只有「自強論」才是出路。

台灣的安全,取決於如何讓自己變更強,更被需要,和更不可被取代。

2025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會談發生激烈衝突,雙方最終不歡而散,並未能簽署原定的美烏礦產協議。這場談判破裂,不僅加深了美烏之間的裂痕,更讓外界對烏克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場會談的爭執核心在於,川普希望盡快結束俄烏戰爭,並以兩國簽署礦產協議後,美國為維護在烏克蘭龐大經濟現實利益,而會連帶確保烏克蘭的安全。然後俄烏兩國在美國主下,簽署停戰和平協議後,俄羅斯因不敢損壞美國利益,而不遵守和平協議,再度對烏國有新的軍事侵略。

而澤倫斯基則質疑,烏國沒有從美方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拒。當范斯提到戰爭應該透過「外交」結束時,澤倫斯基當場反問:「哪門子的外交?」隨後雙方爭論激烈,川普甚至直言:「你沒有贏面,手中沒有籌碼,應該心存感激。」會談最終演變為一場公開對峙,不歡而散,澤倫斯基甚至被「請出」白宮。

這一幕,再度引發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台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的議題和討論。如今,這場美烏總統會談及簽署協議破局,正提供了一個新的警示:

「當國際環境發生變化,當戰爭拖得太久,盟友的承諾是否還能堅持到底?當美國政策轉向,台灣應該如何應對?」

一、美中競爭與台灣的戰略定位

在美中從經濟、科技、軍事戰略矛盾日益加深之下,台灣與烏克蘭的處境許多不同,台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其實有一些關鍵差異:

1.地理環境:烏克蘭是陸地國家,與俄羅斯直接接壤,容易受到軍事入侵;台灣則是海島,解放軍若要進攻,必須克服跨海登陸的巨大難題。

2.軍事防禦:台灣的軍事防禦與科技實力遠超烏克蘭,擁有強大的飛彈與防空系統,加上地形優勢,台灣具備更強的防禦能力。

3.經濟影響力: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如台積電),其全球影響力遠大於烏克蘭,這使得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更具戰略價值。

4.國際承諾:美國雖未正式承認台灣,但《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提供軍售與戰略安全承諾。而烏克蘭則沒有獲得類似的安全保障,這也是澤倫斯基今日困境的原因之一。

不過,台灣不能因此對國際局勢掉以輕心。即便台灣與烏克蘭在國家安全領域有不少關鍵差異,但不能忽略一個事實:當戰爭變成長期消耗,美國對盟友的安全支持,在顧及自身國家利益時是否能長久,仍是一個大問號。這次美烏會談破局,就是一個現實的警鐘。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