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居住證的真相─藉融合之名,行統一之實

2018-10-07 06:30

? 人氣

文中指出,中國從惠台政策一路到居住證,更專注在陸的台灣人,整體上轉為更加側重於個人,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翻攝自上海台辦網站)

文中指出,中國從惠台政策一路到居住證,更專注在陸的台灣人,整體上轉為更加側重於個人,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翻攝自上海台辦網站)

自2018年8月中國大陸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再到9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台灣方面對於居住證的政治效應相當警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官方以陸委會為代表,在例行記者會認定居住證為北京對台「內國化」之作為;至於民間,也有學界與公民團體輪番召開記者會,紛紛指稱居住證對台有「被國民化」風險。

面對北京頻頻出招,體現出當今兩岸政治博弈,台灣處於被動姿態外,不僅「抓不住」陸方對台思維,更摸不清台灣民眾的真實需求,也無能提出具體對策,只能一「批」置之。

曾用政治號召應對台灣問題

當前,中共在兩岸關係走向中逐漸扮演「拉力」角色,該如何解讀居住證,也是現今兩岸社會矚目的焦點。若要細究北京頒佈居住證的思維邏輯,仍須回到今年初的「惠台政策」脈絡,以及中共總體對台戰略的演變來理解。

眾所周知,由於兩岸特殊的歷史與現實,決定台灣問題絕不會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然而,萬事起頭難,中共建政伊始,礙於國力考量,對於解決台灣問題,大多以「口頭上」進行對台喊話,像是1951年北京與西藏簽訂《十七條協議》,中共便以此宣稱,成功地處理中央與少數民族的問題。此後,中共多次以該模式作為對台政策,企圖說服台灣與北京進行談判。

接著,1963年周恩來綜合兩岸局勢,提出具體的「一綱四目」,企圖遊說蔣介石「回歸祖國」,主張只要台灣同意,除了外交事務外,其餘權力一律保留予台灣,且北京可援助其一切需要。這套「政治號召」在之後的1980年代,鄧小平亦多次運用,但台灣始終不為所動。

1984年中國大陸與英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列出北京對港治理的基本方針,即為「一國兩制」原則之下,中共確保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實行。原本為台灣量身打造的統一模式,反而讓香港先行,但「一國兩制」迄今仍是北京對台的宣傳賣點。

從文攻武嚇到大舉讓利

鄧小平身影逐漸隱沒後,江澤民主導的對台政策,可從1999年「兩國論事件」為分界點,前期「文攻武嚇」(軍事嚇阻),後期則主張「大國關係」(美國施壓);同時輔以經貿交流,企圖「以商圍政、以民逼官、以通促統」等。但整體而言,北京仍出於「政治」思考起點,更難收杜絕台獨之效。

胡錦濤接任後改弦更張,寄望透過「社會經濟互動」,爭取台灣民心。即使中共於2005年推行《反分裂國家法》,看似強勢,但在之後一年內,大陸對台又至少展現12項柔性作為,包括兩岸包機直航、水果免稅登陸、台生學費調降、開放赴台觀光等,盼藉此深入台灣經濟、社會層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