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翻轉劣質「選舉式民主」,高雄已露出一道曙光!

2018-10-03 05:40

? 人氣

2010年陳菊當選首次高雄升格市長後,以蠶食鯨吞的手法,著力於收編縣市舊有的派系力量,以致部分藍營的地方領袖投誠,產生「恩主轉換」現象(例如:蔡總統的副手陳建仁之父陳新安,即是前國民黨籍高雄縣長、白派始祖),加上先前高雄市朱、王兩家,成為經濟犯逃往中國大陸,以及高雄縣紅派少主林益世被控財產來源不明罪,遭到判刑,綠大於藍的格局更加確立穩固。2014年連任市長的陳菊,成功整合了舊國民黨派系利益,以及新民進黨黨內山頭勢力,以54萬票空前絕後的巨幅差距贏過對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1998年謝長廷當選市長後,高雄至今已20年不曾政黨輪替,如追溯併入的前高雄縣,綠營執政則長達30年之久。然而,「綠色執政,品質保證」下的高雄市,無論是人均收入、經濟發展、都市負債等指標,都已落到六都三、四名之後。高雄人用腳投票,年輕人大量出走,形成「北漂」的特殊現象,65歲以上老年人則占了將近15%,是六都之最。在隱藏性債務方面,市政府負債近3,000億,高居全臺各縣市第一,面臨舉債上限,成為「又老、又窮」的城市。究其原因,千頭萬緒,但與過去主政的藍綠政治領袖,犧牲整體市政發展規劃,只給予特定族群或人士政策優惠的傳統選戰綁樁模式,密切相關。

淨化選風從高雄開始

臺灣從戒嚴走向民主最大問題,就是政治人物要有家族、背景和關係。同時,必須投入巨額的選舉經費,才能在激烈的選戰中脫穎而出。據代表民進黨角逐下屆臺南市長的黃偉哲立委,在其臉書自行公布的「市長初選經費支出表」,共計花費約3,327萬元。至於高雄市長初選,先前更傳出參選人劉世芳立委花2億元,架設400多面看板,雖經本人否認,但90%以上費用都是「朋友」贊助,則是本人的親口說詞(2017. 2.15.自由時報)。

依照現行的《政治獻金法》規範,黨內初選不得募款,揮金如土的選戰經費從何而來?與贊助者之間是否存有不當的期約關係?這些「金主」又會對未來市政產生何種影響?初選耗費就如此龐大,在正式選戰對決熾熱之際,又將投入多少競選經費?未來市長四年薪資如何能收支相抵?據悉,從無效的公共工程中,收取鉅額回扣;在公部門進行非法政策關說、喬官位,以獲取檯面上的政治獻金或私底下的黑錢等,都是政治人物回收駭人選戰費用的途徑。根據立院預算中心統計,國內公共建設蚊子館已達百餘處,而高雄市府砸303億元建造15座滯洪池,仍掩飾不了「八二三」暴雨轟擊的窘境,蔡政府為何還要繼續撒錢,強推「前瞻計畫」擴大公共建設?就交由讀者自行解讀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