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全文

2018-09-27 07:10

? 人氣

這種痛苦的經歷是屬於中國教會和在世上旅居的所有天主子民的靈性寶藏。我向你們保證,天主正是通過試煉的熔爐,定會用他的安慰充滿我們的心,並為我們準備一份更大的喜樂。我們確信聖詠126章中所說的:「那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第5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讓我們持續注視許多教友和牧者的芳表,他們毫不猶豫地為福音的傳播而奉獻他們「美好的見證」(參閱第前6,13),直至犧牲生命。他們被認為是天主的真正朋友。

2. 對我而言,我總認為中國是一個富饒而具備契機之地,中國人民是文化和智慧極珍貴寶藏的工匠與守護者,耐得住逆境並結合不同特點而變得精煉,並非偶然,自古以來它就接觸了基督的資訊。正如非常敏銳的耶穌會士神父利瑪竇所說的,讓我們挑戰彼此信任的美德:「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後宜信」(利瑪竇:《交友論》,7)。

這也是我的信念:只有藉著對話的實踐,才能真實和富有成效的相遇,即意味著彼此認識,彼此尊重並彼此「同行」,以便建設更加和諧的共同未來。

把臨時性協議放置在這個互信的軌跡中。此協議體現了聖座與中國政府當局漫長而複雜的雙方對話的果實,由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開啟,接著由本篤十六世教宗繼續。藉此歷程,聖座自始至終不為別的,而旨在實現教會自身的牧靈目標,即支援和推動福傳事業,並實現和保持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的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合一。

關於本協定的價值及其目標,我想向你們提出一些反思,並為你們提供某些牧靈的靈性提示,以便在此新階段走我們被要求遵循的路途。

在此談及的是一個路途,就如上邊所談及的一樣,它「需要時日及雙方的善意」(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號),但對教會而言,不管在中國內外,不僅僅是關係到合乎人性的價值,卻也關係到回應靈性的召叫:走出自我,以擁抱「今天人的喜樂與希望、憂愁與悲痛,特別是窮人和所有那些遭受痛苦人的」(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1節),並擁抱天主託付的目前挑戰。因此,是一個在歷史路徑上做為旅居者的教會召叫,首先要相信天主及祂的許諾,正如亞巴郎和我們信仰內的父輩們所做的那樣。

亞巴郎被天主召叫,他以服從前往接受一個作為產業的陌生之地,而不知道在他面前將開始的道路。如果亞巴郎在離開自己的土地之前要求先具備完美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也許他將永不會動身。相反地,他信靠天主,並依照祂的話,離開了自己的家和自身的安全。不是因為歷史的改變讓他信賴天主,而是他純潔的信德帶來了歷史的改變。事實上,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因這信德,先人們都曾得了褒揚」(希伯來書11,1-2)。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