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賴清德缺乏民主ABC 縱容柯建銘焦土抗爭

2024-05-24 06:20

? 人氣

柯建銘拿國會改革當焦土抗爭的戰場,賴清德新政府才就任就欠缺好的朝野溝通氣氛。(資料照,顏麟宇攝)

柯建銘拿國會改革當焦土抗爭的戰場,賴清德新政府才就任就欠缺好的朝野溝通氣氛。(資料照,顏麟宇攝)

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的做法是不是賴清德總統的想法?這是過去四個月懸於政壇的巨大問號,當賴清德就職隔日,民進黨綁著「民主已死」的白布條,繼續國會改革法案的焦土抗爭,這個問號成了台灣民主的巨大笑話;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有感而發感慨,「民主政治有其邏輯,就算少數執政,也一定要努力形成多數,這是民主政治ABC。」許信良的感慨,讓這個笑話又成了另一個問號:賴清德到底具不具備民主ABC?這個問題繞一圈又回到原點:柯建銘的策略是賴清德的立場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治講究邏輯,但意識形態不講究邏輯

政治講究邏輯,但意識形態是不講究邏輯的。擁有多由席次的在野政黨選擇國會改革法案做為新政府就任前的主戰場,有其邏輯,其用意無非強化國會監督制衡職能,阻絕少數總統行政權獨大,某種程度也是對新政府的善意,避免在政府交替的過渡期干擾新政策的推出,但是,一開始柯建銘就無意在國會改革上與在野政黨多費唇舌,不論是委員會審查、朝野協商,民進黨就是採取拖延戰術,甚至不惜以人身攻擊方式阻礙議事,院會審查則是場內打架,場外號召群眾,事態發展至此,朝野抗爭幾近至死方休─不讓法案三讀,就算三讀也要釋憲,釋憲沒有結果前,賴清德不會赴立法院國情報告。

民進黨即使動員群眾場外施壓,這場由柯建銘主導的焦土戰役,民進黨也佔不到上風,理由很簡單:第一,在野的主張無一不是民進黨曾經的提案,包括藐視國會;第二,不論中華民國體制是總統制或雙首長制,都沒有限縮國會職權 道理。

前政府官員鄙視國會的態度明確,除了轉任國安會秘書長的前外交部長吳釗燮衝著立委徐巧芯八嗆「你告我藐視國會啊!」轉任民間金控的前衛福部長王必勝,也衝著質疑他當門神爽賺年薪八百萬的立委王鴻薇,臉書發文「我藐視國會了,來告我,我等你!」但前政府官員的態度不等於新政府官員的態度,已經上陣備詢的文化部、環境部等首長,都態度可親甚至明言「不會頂嘴」,對他們而言,沒有人會蠢到才進官場,就因為唇槍舌戰為自己製造施政障礙。

何佩珊換位子就換思考,叫人震驚悲傷

柯建銘前辦公室主任,已經轉任勞動部長的何佩珊是值得一提的另一個典型,她在前政府副秘書長任內,曾怒嗆同黨立委林淑芬「你夠了吧?」林淑芬錯愕反擊,「一個行政院副秘書長能可以對委員說夠了吧?」兩人爭執不休,林淑芬直指,「這是藐視立法院!」這說明,政府官員無視立委,已經到了不分黨派的程度,這不是民主的ABC;但何佩珊無法否認柯建銘曾經提出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的事實。十二年前,她說「現在的國會最大的問題是被壓抑,跟行政院立法局一樣」;十二年後,她說,「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有不同思考。」她還說,看到相關條文在立法院二讀,「感到震驚悲傷。」

20240523-勞動部長何佩珊23日赴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備質詢。(陳昱凱攝)
勞動部長何佩珊對民進黨國會改革立場轉變直言是「不同位置有不同思考」。(陳昱凱攝)

何佩珊的震驚悲傷,才叫人震驚悲傷,因為十二年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與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完全沒有改變,而民進黨政府官員貶抑立法院的態度愈發明確;而她理直氣壯地以「不同位置要有不同思考」,做為反對國會改革法案的理由,正足以說明民進黨對所謂「改革」沒有信念,只有基本態度─因位置而改變;這正是柯建銘十二年前要前總統馬英九國情報告即問即答,十二年後堅定拒絕賴清德即問即答的理由。

總統國情報告要不要、可不可以即問即答,甚至能不能詢答或綜合答覆到什麼程度,本來就可以討論,學界法界論者亦已多如牛毛,柯建銘若是稱職的總召,該做的是為賴清德和新內閣「掃平」施政障礙,掃平的辦法不是輾壓或當頭扣下違憲亂政的大帽,而是溝通;朝野協商時,在野黨已經表達可以統問統答,要答幾輪尊重總統,民進黨在院會大打出手的結果,二讀通過的不統問統答,而是即問即答,或許,這才是柯建銘要的,因為可以創造聲請釋憲且被憲法法庭認定不宜的較高機率。

既要聲請釋憲何須打爛國會,老柯戰術錯誤

柯建銘受訪時,對國會改革法案納入調查權、聽證會、藐視國會罪,如此解讀:「難道是要對賴清德口頭質詢、即問即答,再以虛偽陳述抓起來,等八年卸任後再關嗎?」這已經近乎胡說八道,調查權和聽證會,是現行立法院即有的,在野版本只是予以明確規範,藐視國會是對立法院負責的備詢官員,總統不是一般官員,也不是列席備詢官員,總統的國情報告不論言詞如何形容立委的建言,都不是「質詢」,而立法院對總統就是罷免、彈劾、國情報告,多了沒有;就算一般官員藐視國會,也是要經過院會決議並移送司法機關裁判,其程序絕非立委官員在議事堂上吵兩句就能成罪。

如果聲請釋憲是柯建銘對應國會少數的底牌,焦土抗爭就更沒有意義了,過去四個月,不論打與不打,民進黨不與在野政黨溝通就是表決敗方,何須打爛國會再釋憲?這是資深立委對國會尊嚴與形象最徹底的踐踏,或許這也正是柯建銘想要的,雖然他並沒有「換位置」,他還是立委,但立法院已經不再是民進黨多數的立法院,不再是老柯說了算的立法院,既然不能整碗捧去,那就砸爛,他的邏輯沒有「國會一體」,只有「國會一黨」,然而,打爛國會在泥巴裡墊底的不會是在野黨,這也是叫人震驚悲傷的政治現況:立法院最資深的立委,竟然如此缺乏民主ABC。

更遺憾的是,柯建銘缺乏ABC,近乎強制地讓賴清德同步缺乏民主ABC;賴清德是否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其實沒有太多人關心,賴清德歷任新總統聲量最低的,到立法院國情報告是給他創造(修憲後)憲政先例的機會,他要放棄榮耀自己的機會,亦無需勉強;二0二四迎來的「新局」是:國會高調抗爭的民進黨,至少一時半刻裝也要裝出低調並聆聽民意的行政院,加上關進小樓(總統府)沒人理會的總統,這樣的賴政府的景像有多荒謬,就不消多說了。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