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病入膏肓的「維持(台海)現狀」!

2024-05-22 06:50

? 人氣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空軍雷虎小組衝場。(陳昱凱攝)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空軍雷虎小組衝場。(陳昱凱攝)

既不能四渡同樣一條赤水,何來維持台海現狀的可能?──佚名

一、前言

幾十年來,台灣各種民調顯示:不論性別、年齡、政治傾向的差異,幾近80-90%贊同或堅持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並大都抱怨中共是唯一破壞或想要改變台海「現狀」的一方。如所預期:賴清德520就職演說裡的兩岸政策基調,當然也是老調重彈。就台海關係,從上到下繼續做夢,反映台灣好似一個愚人島的荒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做「李伯大夢」的不限台灣的愚眾,曾經一度是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總編的國家新聞頻道CNN的名嘴查卡利亞(FareedZakaria)約兩個月前做出有關兩岸局勢長達一小時的專輯:名為《台灣:未完成的事業》,引起多方關注。除了再度強調因為中共認為台灣問題是內戰未了,又是攸關民族復興的的歷史問題,台海可能是當今世界可能引發戰爭最危險的地區。但是,他也重覆流行的觀點:台灣幾十年來「生機勃勃」的政治民主,塑造了台灣的主體意識。台灣經濟及科技的長足發展,令人關注,也可能保護台灣的安全。最後提出個人看法:認為台灣問題應該留待將來:「把罐子沿路踢下去,只要它不爆炸。」前幾天,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台灣年輕人,幾乎全體一致認為應該「永遠保持現狀⸥。看來,對兩岸關係本質的誤解,遠遠比我們想像和了解複雜且嚴重。

但是,這種論調在邏輯及現實上都無法成立。而且在策略及實際上不僅是海市蜃樓,甚至是慢性毒藥。外界或歷史的因素隨時在變動,因此,泛泛而言的不變的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廢話。而這種幻想只是不曾言說的隨波逐流的宿命論。事實上,台海關係裡的主角中美台都不在「維持現狀」。而至少兩個被認為是台灣得以或值得維持現狀的因素:「民主自由」和「護國神山」,其論述不僅違反常識,還可能是食之令人智昏的搖頭丸。

二、「維持現狀」是邏輯上毫無意義的廢話

世界上沒有所謂一成不變的現狀,因此沒有「保持現狀」的可能。這個問題在古希臘就出現過。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希臘哲學。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就問過:人可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兩次?他的問題被認為是主張世事常變,川流不息,每個經驗和觀感直覺都是獨一無二的先聲。讀者有興趣可以參考W.K.C.GUTHRIE,1THEEARLIERPRESOCRATICSANDTHEPYTHAGOREANS450,488(1962)).

就中國古籍裡,不論你信不信陰陽的攪駁或規律的存在,周易的基本觀念也是周轉變化,沒有什麼「現狀」可得「保持」的觀念。

比較新近的科學方法大師卡爾‧波普(KarlPopper)也有類似的想法:認為科學隨時在發展,客觀的因素一直在變動。因此無法以現在當下的理論或原則,預測已經變動的將來。他尤其批評已知的歷史因素,預測尚未出現的將來,以邏輯而言不可能的所謂「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KARLPOPPER,THEPOVERTYOFHISTORICISM,Preface,vi,1-34(1957)】。以此觀點,任何時期的現狀,個個不同。沒有任何「維持現狀」的意見是邏輯上有意義的主張。

如上所述:台灣幾十年來極大部分的兩岸主張是「維持現狀」,政客和輿論如此主張,民調也如此顯現,國際輿論也多相附和。但是,現狀隨時不同,即使是保存現狀中的某種特殊狀態(例如沒有戰爭),也必須隨時應對變化的客觀因素。所以,既要花功夫「維持⸥,即無不變的「現狀」。賴清德520就職講話,以文字遊戲般的「追求」、「推動」、「發展」……企圖「維持」現狀,既是邏輯不通,也從來不可能發生。最多是人云亦云,自相矛盾的夢囈。

三、中美台的實際行為都不在「維持現狀」

中美台在努力維持現狀嗎?

首先,中國大陸對台海問題從來沒有所謂「維持現狀」的想法和作為。軍事準備、和平統一的嘗試(投資貿易的持續,台灣問題的內政化所引起的法律、文化、政治、經濟等等的措施),表示大陸各個時候的台海政策容有輕重緩急之別,卻絕不是「維持現狀」的一方。

此外,在實力巨大落差的現實之下,台灣方面當然不希望任何必需自己面對的衝突。如果有任何軍事對抗的可能性,希望美國及其他盟邦支援。但是,有一股台派勢力,在國民黨沒有強力反對之下,事實上採取了一些分離的政策及措施。例如,極力向國際宣揚台灣有別於中國大陸的政治認同及體制。尤其是文化及教育上,極力塑造有別於中國的民族認同,試圖淡化中華文化的影響。再如用盡財力維持無足輕重的邦交國;自我安慰地耍什么「台灣」∕「台北」辦事處,或台灣∕中華民國護照,或「台灣…是…國家的名稱」等等小聰明。台灣雖是企圖避免一定失敗的軍事對抗,但極大程度上,也不是維持現狀的勢頭。

而美國的所謂「維持現狀」,真正的意思是台海不發生戰爭,美國繼續享有其既得利益。而為了達到這些目的,無時不在調整其策略,因應無時無刻不在因應變化的現狀,在名義上承認一中的存在下,用盡各種方法(包括軍援台灣),達到兩岸分立的事實。

由於中國大陸、台灣、美國,實際作為上,都不是真正在進行不可能的「維持現狀」,只是希望不發生軍事衝突。台灣希望的維持現狀,必然也必須調整現狀,無論是快慢或強弱,希望和維持現狀是相反和矛盾的觀念和路線。⸢維持」和「現狀⸥既無法同時存在,也從來沒有真正實現。

20240520-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運輸直升機懸掛巨型國旗入場。(顏麟宇攝)
圖為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運輸直升機懸掛巨型國旗入場。(顏麟宇攝)

四、台灣現狀值得而且可以維持的錯誤假定

由於台灣借由韓戰、越戰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導致的經濟發展,以及90年代以後解嚴和普選的關係,使台灣本身及一些國外扭曲而膨脹的分析,認為台灣不僅有資格,而且有能力「維持現狀」,繼續做為分立的政治實體。這就是主張所謂台灣已是亞洲最自由民主的「國家⸥,並有「護國神山」,得以屹立不搖的幻象。

(1)台灣已經是模範的自由民主「國家」或政體?

法國的托克維爾(AlexisdeTocqueville)在觀察了美國的民主政治之後,認為選舉雖以人頭代替拳頭,卻有人頭多就是硬道理,多數壓制少數的所謂「多數的暴政」(Tyrannyofthemajority)的危險。哪知當代的政治學家卻指出:有時由於制度的原因(例如美國的總統選舉人團制),卻也可能造成同樣糟糕的「少數的暴政」(Tyrannyoftheminority)。遠的不說,2016年川普少得希拉蕊大約三百萬選票,卻以選舉團人的多數,成了少數總統。

而今年台灣大選的投票率是合格選民的約70%。賴清德的得票率大概是40%。所以,一次投票、多數當選制下的民進黨賴政府,實際上是代表28%(4x7)少數民意及低正當性(legitimacy)的少數政府。重蹈過去阿扁以39%得票率當選總統的覆轍。

不要以為「正當性」是一種虛無縹緲,無關緊要的抽象政治觀念而已。政治權力及制度的正常運作,依靠的大部分不是粗糙的強制力,而是人民相信權力來源正當之後,心理自願的服從(例如韋伯的觀察)。缺乏正當性的權力行使,通常比較粗暴、隱秘、非理性、少溝通;官員的政治態度表現在相對的蠻橫、頂撞、不妥協、自以為是──掩蓋或彌補在意識或下意識裡正當性薄弱的心虛。所以,稍具常識和分析能力的都可以看出來:所謂台灣是亞洲「最自由民主的國家」這種狂言,不過是類似舉辦嘉年華會的選舉後,自我陶醉的「吹雞龜」而已。

在欠缺最基本的民主正當性之下,台灣更受到四不像的半總統制的凌虐。2006年,我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個法律期刊上分析了阿扁少數政府的困境(“The President Refuses to Cohabit.”(「總統不共治」),並建議挽救辦法。二十年過去了,如今同樣問題再度出現,幾乎所有人都錯誤地以為或默認賴清德有當然的權力和義務指定同黨的行政院長。總的來說:強人政治的傳統、缺乏議會政治的經驗,以及朝野對於總統制的偏見、誤解或傲慢,強行試圖逆向操作基本上是半總統制議會政治的設計,形成行政與立法僵持的無能(甚至亂象)政府。

除了行政和立法的亂局,更有日益喪失專業及容許敷衍形式的法律實踐及文化。從個人親身體驗的意識形態掛帥的派性法律學術活動,到面對罔顧公平正義、生活妥適的司法實踐,在在令人無法期待和同意:台灣的司法是真正符合及支撐民主政治的法治。這是我長期觀察台灣法律實踐最為失望和擔心的結論。也難怪世界經濟論壇將台灣司法獨立列為世界26,還在中國大陸排名24之後。

如果你同意我對台灣「民主自由」本質的分析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惡意詆毀,但卻不假思索,人云亦云地罔顧實際,以為應該而且可以「維持現狀」,你不覺得腦袋有點問題嗎?

(2)台灣的經濟及科技成果,好像是台灣安全的保障

台灣的經濟發展當然與台灣人的聰敏勤奮有關,但放在歷史的脈絡之下檢視,它的可能與台灣之所以能夠分立,脫不了關係。如果沒有冷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中美過去50年相對穩定的關係,台灣不大可能維持如此長久的分立,如若不能在分立狀態下繼續有機會發展,那麼「護國神山」,當然也就在未知之天。

在此歷史脈絡之下,由於某些像台積電等科技公司的成功,忽然冒出了所謂「護國神山⸥的說法,認為⸢護國神山⸥不僅可以,更是能夠保護台灣於不墜,永遠「保持現狀⸥」,這是危險的幻覺!

基於以下幾點觀察,我認為:台灣人越是繼續沉醉在虛無縹緲的歷史偶然的所謂「護國神山」的幻覺中,以為可以莫名其妙地有恃無恐,一旦台積電在風吹草動之下,它看起來越可能會是土崩瓦解的「敗國墳山」。

20240419-總統蔡英文(右二)19日頒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二)國家最高榮譽中山勳章。(總統府提供)
前總統蔡英文(右二)卸任前頒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二)國家最高榮譽中山勳章。(總統府提供)

首先,將台積電視為台灣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正確的說法。台積電的生產中心固然在台灣,它是美國的上市公司,即便台灣的國發基金約持股7%,股東散布全球。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其崩潰之快,一定令人瞠目結舌。尤其是以台民對「護國神山」病態式依戀,一旦從幻象中驚醒,其心理的挫折和惶恐,無法想像。

其次,科技的能力在科研的經驗及傳統,不在設備。美蘇對納粹德國科技人才的網羅,最著名的是將納粹黨員導彈專家馮布朗(WernhervonBraun)及其同僚全部遣送美國。日本二戰後,滿目瘡痍,但由於科儀傳統及熟練工人的存在,沒有完全阻礙經濟復蘇。也沒聽說必需向烏克蘭買艘鐵皮航母,重建海軍。因此,如果不幸有了台海戰爭,「護國神山」的硬體設備不會是主要考慮。

然後,我要指出有些美國好戰分子建議「事先」炸毀「護國神山」的真正意義。「焦土政策」從來只是守勢或敗勢一方的策略,這不僅暴露台灣生靈無足輕重的態度,更是毫無「協助」「民主台灣」的國際現實。

所以,台灣一些低能政客和愚民對所謂「護國神山」的頌讚崇仰,沾沾自喜。甚至民進黨毫無章法的綠能發展,也據說是在建立另一座「神山」。這像是暗路吹口哨,最多是壯膽而已。

五、結論:怎麽判斷分析?

既然兩岸的「維持」和「現狀」互不相容,不可得兼,我們至少必需有以下的認識:

1、了解「維持現狀」論的無聊,放棄時間可以解決一切的宿命論。任何有行政或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士,都會有過這種不幸的經驗:許多原來可以用極少的時間及精力及時處理的小事,由於疏忽或任何其他原因耽擱,不幸成了複雜的難事,甚至難於解決的大事。歷史上充滿可以及時防範的族群矛盾,卻因為錯誤地以為有所謂「保持現狀」的可能,更因安於現狀的惰性,演變成為暴力衝突,甚至武力戰爭。

2、繼續揭穿「備戰以避戰⸥、⸢談判即投降」、⸢台灣是亞洲最民主自由的國家⸥,以及託庇於所謂「護國神山」保佑……等等荒誕的想法。

3、兩個堅持  :現狀無法維持,但現狀的某些層面值得或必須堅持:(1)沒有戰爭;(2)內部矛盾。

關於台海不希望有戰爭,即使在中共以武促統的過程裡,也應該盡量減低暴力衝突的機率,這是很多人正常的期待,討論的人也很多,似乎不需在此贅述。

有一個台派判斷的誤區卻值得稍加討論:台灣的台派一致認為台灣何其不幸,有了一個強大的中國大陸近在咫尺,還發明了所有問題的根源出於「中華帝國」的擴張戰略。尤其是中共將台灣看成內政問題,更被認為全部壓力的由來。

我雖不期待所有人都會同意我的看法,但我願意指出問題的另一個角度供大家參考。過去幾十年到現在,台灣面對的台海局勢之所以相對穩定,固然有許多因素,但與所有台派及其同路人的分析正好相反,不能低估大陸對台灣的基本態度,沒有離開以內政問題處理的基調。主張是內政問題,固然也有拒絕外國干涉的設想,但也有判斷矛盾本質的考量。用一句大陸中國人及熟悉中國情況的行家可以理解的說法:局勢的變動不能從「人民內部矛盾」蛻變為「敵我矛盾⸥。台派理論大師,卻視「內政問題」為所有困難的來源,認為台灣問題的「國際化」(亦即「代理化」)是台派的出路。很難想像有什麽建言或分析比這更為低能和危險!

看看現實的例子:俄國及北約和美國基本對待兩個陣營是,或大部分時間是「敵我矛盾」,因此,烏克蘭的困境自然不是任何一邊的「內政問題」,而最多是自身國家利益對外部的「代理人問題」。同理,對以色列而言,中東猶太人與穆斯林的矛盾是敵我矛盾,反之亦然。對於緊鄰或雜居的巴勒斯坦人民,以色列不僅不認為可能是必須處理的「內政問題」,而是「敵我矛盾」的外部問題,最多任其自生自滅。

以我的了解和觀察,「敵我」或「內部」矛盾的分析,雖然不一定不能適用到國際的外部關係,畢竟是產生於中國內戰的時代,適用於國內的脈絡。所以,台海問題一旦像台派希望的那樣「世界化」,把兩岸關係變成完全及絕對的「敵我關係⸥,那無辜的台灣人民就會嚐到隨之而來的苦頭。

我衷心希望我的憂慮是多餘的。但是,不能把希望當現實!同時,像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訪談裡的年輕人,不要被有如愚民島上的台派愚弄:想像中共空軍繞台的軍演會像活着沒事幹,長久維持不變。⸢現狀」正在急速變化!政客及其同路人或許必需信口開河,麻痺大眾。但是你可不要不經大腦,全盤接受。否則,顯然只是重複那有名的進退失據的「不戰不降,不死不逃」歷史鬧劇,來個現代版的「不亢不卑,維持現狀」!

*作者是律師/前教授,哈佛法學院博士。著有《兩岸新視野──撥除迷霧見台海》(202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