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中國人》選摘(下):市場制度的真面目

2015-06-14 05:40

? 人氣

第二點推測是,緩解資源稀缺的問題固然要依靠科學技術,但必須在一個正確價格系統的背景之下來運作。經濟學就是和資源稀缺作鬥爭的學問。它提出的方法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經濟學證明了均衡價格系統可以引導資源的最佳利用。所以價格是不可缺的。一項新的科技發明能否緩解資源稀缺問題,要看它放到市場中去能否商業化,或能否賺錢。如果新發明要賠錢才能應用,說明這種發明增大了稀缺性。所以第一、第二個推測的結論是為了克服稀缺性,價格必須長期存在下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點推測是,均衡價格只有在供需雙方各自出自關心自己利益的立場上,通過競爭才能產生。因而全面的全民所有制不可能產生出有效率的均衡價格。在全面的全民所有制下,買方和賣方都是人民,缺乏了利益的對立,產生不出真正的均衡價格。這一點已為我國30年全民所有和計劃經濟的實踐所證實。

第四點推測是,根據普遍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隨著人們物質享受的不斷擴大和滿足,通過交換所獲得的物質享受逐漸退居次要地位,人們將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不能通過交換的滿足,如健康、壽命、友誼、環境、求知、創造等。

第五點推測是,經濟學需要發展出提高消費效率的制度原則。迄今為止的經濟學只研究到生產出最終產品為止的這段過程,產品賣出去了,實現了它的價值,也就走出了經濟學家的視野。所謂資源配置效率,只指生產的效率,消費的浪費從來不在經濟學家的思考範圍內。如果經濟學不過問消費的效率,環境和資源的約束遲早會對人類施以報復。第四點中談到了人類追求目標的升華,但這樣的制度保證和機制設計需要我們動用極大的智慧去思考。

以上的推測也許會在今後200年、300年、400年之內逐漸出現。但我絕不認為「一萬年也不會變」。

中國經濟學者茅于軾與其著作《焦慮的中國人》。
中國經濟學者茅于軾與其著作《焦慮的中國人》。

*作者為中國知名經濟學者。本文選自作者著作《焦慮的中國人》(天窗出版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