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時代》選摘(1):為何香港是本難讀的書?

2015-04-28 05:10

? 人氣

港英時代的龍獅旗(取自網路)

港英時代的龍獅旗(取自網路)

港英治理香港,比特區政府優勝嗎?在此刻的香港,這是個政治敏感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書(《港英時代》)透過比較港英與特區政府的管治,以香港本土角度、區域與世界視野,重塑香港的管治史,然後分析港英政府治理表現出色之處、特區從中可以得到甚麼啟示,嘗試為目前香港的管治問題、城市定位、潛在優勢與未來發展方向尋找啟示。

從英屬香港到中國香港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雙方同意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1997年7月1日凌晨,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特區成立大典莊嚴地說:「香港人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明確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命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竭盡全力,保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維持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堅守法治精神,發展民主,建立富於愛心的社會,確保國際大都會的活力。」

諷刺的是,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三十周年後的2014年9月26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發動的爭取真普選罷課運動,卻意外地發展成令香港變天的「雨傘運動」。

學生要求「重奪原來屬於我們的空間」,衝入原屬公共空間、初建時沒有欄柵 的金鐘政府總部「公民廣場」。警察對應手段強硬,很多人不忿警方所為出來支援,「佔中」隨後順勢提早啟動。9月28日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卻激發數以十萬計的抗爭者佔領金鐘、銅鑼灣及旺角部分街道。縱然10月3日「藍絲帶」暴徒在旺角街道追打示威學生,抗爭者仍然未卻步,繼續留守佔領 區的街道,直至12月15日警方完成銅鑼灣的「清場」為止。這場持續了79天的佔領運動,不禁令人驀然想起,學民思潮在2013年6月提出政改方案時,喊出了「重奪政府」的口號。

「香港是一本難讀的書」

我們該如何理解回歸十七年來香港「一國兩制」實驗走過的路呢?主權移交後,中聯辦首任主任姜恩柱曾說:「香港是一本難懂的書。」如果誠如董建華所說,香港回歸的意義,在於港人可以重新當上這塊土地的主人、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為甚麼香港「回到祖國懷抱」的十七年後,學聯發動罷課行動的宣言還要打出「抗殖反篩選,自主港人路」的口號,高喊「命運自主」呢?

為甚麼在港英政府百多年來也沒有賦予港人多少民主、刻下政改寸步難行之際,卻有愈來愈多人緬懷英治時期?難道真如內地某些官方媒體所稱,香港人當慣了「英國奴才」?既然香港「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香港與大陸有「血濃於水」的關係,且祖國大陸「給予香港那麼多經濟支持」,為何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仍然急速下滑,類似「中港區隔」的主張愈來愈有市場?為甚麼在十七年後,港人對特區政府的不滿有增無減,而前港督麥理浩、彭定康在香港的人氣一直不跌反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