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基觀點:超越統獨框架、勇敢想像那不敢想像的—520之前給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建言之二

2024-05-03 07:10

? 人氣

馬英九、李登輝、九二共識
馬英九執政八年,「九二共識」成為兩岸交流的金鑰。

臺灣主流政黨不論是民進黨或者國民黨都排斥一國兩制,但是他們對於香港模式的一國兩制反感之餘卻也從未提出什麼替代方案。如果說民進黨的「臺灣法律地位未定論—臺灣前途自決論」是二次大戰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蘇聯與中華民國未獲邀請與簽字的舊金山和約炮製出來的(因此,中蘇不予承認!),而「開羅宣言—坡茲坦公告—日本降伏文書」架構下, 「確認日本領土局限在1895年之前的疆域,臺灣、澎湖必須歸還中國」則為同盟國的普遍共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在國共內戰延長化與對峙化的台海現狀,如果從法律技術觀點,應該還是 「內戰狀態」。這個與南北韓有停戰協定(國際法)造成的 「分斷狀態」或以前兩德條約「互相承認、互不以對方為外國」的「一族兩國」(Ein Nation zwei Staaten)完全不同。中國人沒有德意志民族務實,他們互相承認、都加入聯合國,反而最早和平統一。我們堅持「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反而搞到國際組織無立錐之地。

現在隨著中共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臺灣方面追求獨立國家地位的夢想應該越來越遙遠。在聯合國體系之下企圖以國家為單位參加,應該進入不了議事日程。在雙邊關係大概除了那十來個「小、黑、窮」的邦交國之外,只能是「經濟與文化」性質的「非官方關係」。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這類「政府間組織」(inter-governmental)臺灣雖然可以參加,但是不能有代表「國家符號」的總統、總理、外交部長等出席。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兩岸談判後,臺灣則以Chinese Taipei名義出現。當時談判時,對於這個英文名字的中文翻譯是「中國臺北」或「中華臺北」吵得無法收拾。後來還是鄧小平拍板,他說「中國或中華有啥不同----只有中國人才搞得明白。」

很清楚,臺灣方面在與大陸接觸談判過程中,很擔心被「矮化」、被「地方化」、被「內部化」。而大陸方面則很擔心臺灣問題被「國際化」、被「兩國化」。自從1949年中共建國以來,立場就是反對臺灣獨立、反對兩個中國、反對一國兩府。而在雙邊關係建交時,一定要求對方在建交公報或互換大使新約內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主權政府」這個三段論法。

綜上所述,中共對於臺灣問題解決的上下限(底線)非常清晰。臺灣獨立,不可能;兩個中國,不可能;一個中國兩個政府,不可能。而且,法理上,所謂「一國兩制」當然是「先一國、再兩制」。但是在「一個中國」框架下,還有一些談論空間。例如:這個「一中原則」是「單一制國家」( Unitary State)還是「複合制國家」(United States)?根據海峽兩岸的憲法,都是單一制國家,現在談判臺灣問題時卻貿然出現違反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複合制構想,未免突兀。何況,「一國兩制」給自治區的許可權,事實上已經超過聯邦制的邦權(例如:司法終審權屬於香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