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到桂州的漫漫〈相思〉:《品味唐朝》選摘(2)

2024-03-24 05:10

? 人氣

作者表示,王維很可能就在這裡第一次見到高大的相思樹,親睹「此物最相思」的「紅豆」,而寫下那首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相思〉。(取自維基百科)

作者表示,王維很可能就在這裡第一次見到高大的相思樹,親睹「此物最相思」的「紅豆」,而寫下那首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相思〉。(取自維基百科)

陳貽欣在論〈王維〉的一篇論文中,把〈相思〉和〈息夫人〉以及〈洛陽兒女行〉等王維早期的詩作,都擺在他的少年時代來討論。林繼中的《棲息在詩意中:王維小傳》,顯然步其後塵,也把〈相思〉放在王維的「少年心情」一章中來討論。兩人雖未明說,但似乎都認為此詩寫於王維的少年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看法表面上有些道理。〈相思〉的詞句非常簡單,沒有任何深僻用字,看來的確很像一個少年人所寫。但如果按照這種推理,則李白的〈靜夜思〉和孟浩然的〈春曉〉,也都詞句簡單,豈不也都作於他們的少年時代?如果的確如此,那麼王維少年時寫這首「情詩」,便有些「無病呻吟」,全憑想像了,因為他少年時都住在北方,從未到過「南國」,應當從來沒有見過生長在南方的相思樹。

陳鐵民的《王維集校注》,則把〈相思〉編在「天寶」末年,其時王維已經五十多歲了。陳在校注中說:

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中〈云中命〉曰:「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竄辱……唯李龜年奔迫江潭。……龜年曾於湘中採訪使筵上唱:『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贈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又:『清風朗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此辭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園唱焉。歌闋,合座莫不望南幸而慘然。」據此,知本詩當作於安史之亂前。

這大致沒有錯,不過說「本詩當作於安史之亂前」,則又過於含糊。此詩的創作年代,應當可以考定得更精確一些。此外,據上引文,王維這首詩當初似乎是寫給「梨園」(宮廷戲班)子弟吟唱的。這樣或許也可解釋何以其詞句都很簡單。李龜年曾經是玄宗寵愛的一個善歌者。李白的〈清平調詞〉據說便是特別寫給李龜年的唱詞。杜甫亦有詩〈江南逢李龜年〉。安史之亂後,李龜年逃到湘中湖南,在一個筵席上唱起這首〈相思〉,令「合座莫不望南幸而慘然」。〈相思〉所寫表面上為男女之情。這裡卻化為「隱喻」,成了臣子思念君主之情。

考王維曾在開元二十八年(740)約47歲時到過嶺南,去「知南選」,第二年春始北歸。這是他第一次到嶺南,也是唯一的一次。他在嶺南期間,應當有機會可以見到相思樹,甚至還可能在相思樹下撿拾過顆顆「紅豆」,所以才會寫下這首名詩。他既然說「紅豆生南國」,看來此詩是他到過南國之後才可能有的詩情,不像是想像的作品。而且,若上引《云溪友議》的記載可信,這是他為梨園所寫的辭,那麼它就更應當是他成年以後進入官場的作品,不可能是少作了(少年時他應當沒有機會和梨園有交往)。

但什麼是「知南選」?嶺南是一塊很廣大的地區。王維到過嶺南什麼地方「知南選」?相思又是一種怎樣的樹?這些就是下文所要探討的課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