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為專文:國際左翼與反戰(上)─提出一個不同的視野

2024-03-15 07:00

? 人氣

國際左翼的世界衝突分析,更與台海或東亞的緊張情勢連結起來。(資料照,美聯社)

國際左翼的世界衝突分析,更與台海或東亞的緊張情勢連結起來。(資料照,美聯社)

在我1980年代上半葉於美國讀研究所的時代,歐美的新左仍然很盛,加上群左並立,但我很少以左翼來自我定位,而比較習於以「基進」(radical)來自況與自我定位,而與左翼有所間隔。(01)所以,我對台灣過去左翼的印象其實很模糊,在學校讀書的時代,也沒有特別花功夫去追溯一條台灣左翼的系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透過一些特定的事件與時代記憶,還有我過去的閱讀以及教書時的課題,如台灣日治時期的左翼文學、戰後棲身台灣的中國老左/托派文字、1960-70年代的鄉土文學或現實主義文學、台灣的工人運動、乃至後來的統獨論爭等,混沌地讓我對台灣過去的左翼有點印象。而在這些印象裡,中國過去的各種左派思想,往往占了相當大的地位。想想這也很自然,以中文書寫與思考左派的傳統,過去半個多世紀自然是中國那邊累積的最多,而台灣從日治到戰後國民黨的時期,左翼思想多少都是禁區,能夠書寫與思考的人自然少很多。即使中共建國以來問題很多,但談到左翼的思想與文字,往往中國左翼所能夠發揮的力道就不小。

到了解嚴前後,獨派政治與思想大興,左統遭到打擊、台灣左翼思想似乎也有被邊緣化的問題,而之後關於左翼的思想與文字,往往反而被統獨的問題與辯論所主宰。對於我曾與朋友一起發起的《台灣社會研究》這個基進學術期刊(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1988年創刊),它與左翼思想接近,但並不自稱左翼,對當年的研究生一代曾發揮不小的影響,它也曾受到統獨爭議的影響,而我後來也退出了這個期刊社。總之,似乎在二戰之後,我們在台灣所能談到的左翼,就常繞著海峽兩岸打轉。如果上面我對過去台灣左翼這樣的混沌印象沒有錯得很厲害,那麼這樣的左翼傳統,是比較狹窄的,而這篇文字,就想提出一個不同的左翼視野。

2023年11月4日,反戰人士在華府舉行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遊行,要求加薩走廊立刻停火。(美聯社)
1960年代一個擴及全球的大事件「越戰」,促成了「國際左翼」的出現。(資料照,美聯社)

當然戰後1960、1970年代西方比較學院的左翼仍然繼續發展,從歐洲的新左、法蘭克福學派,到拉美的依賴理論與美國的世界體系論等,他們都多少順著戰前左翼大傳統留下的問題,忙著解釋戰後世界的新發展,包括歐美的變化,還有拉美以及東亞日本乃至新興國家的發展。不過,在這些學術左翼所關注的「資本主義的新發展與危機」之外,1960年代一個擴及全球的大事件「越戰」,促成了「國際左翼」的出現(就當時的脈絡而言,我這裡只舉幾個第一代美國的國際左翼,如Noam Chomsky, Edward Herman, Edward Said, Howard Zinn, Daniel Ellsberg等,除Chomsky外,現在都已作古),他們的視野更國際化、並與全球各種抗爭有所聯動。(02)他們通常不是來自左派馬克斯理論或歐洲資本主義歷史的大傳統,而是從關切與反對越戰的殘酷現實問題開始,批判美國主流媒體的「製造共識」、挖掘美國五角大廈的黑暗檔案,到後來更關切中美洲、拉丁美洲的各種國際政治變局,以及美國中情局(CIA)等顛覆拉美的民選領袖與革命的行動。這也是1970年代新自由主義在美國大興的年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還指導推翻智利總統阿葉德後的軍政府如何發展經濟,也導致了後來問題重重。

當然這批國際左翼的批評與關切也延伸到中東,到美國與以色列在中東的霸權、對中東石油的操控、以及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壓迫等等。這樣的關切與批判,最後自然還可以一直延伸到當代,從蘇聯的垮台、中國的興起、911、美國領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大肆侵略伊拉克及其他亞非國家,尤其是近年北約不斷的往東擴張,直接間接地影響了2022年以來的俄烏戰爭和台灣海峽的危機等等。而前面提到的中東,關聯到2023年10月7日後才發生的加薩的哈瑪斯組織與以色列右派政府的戰爭,發展至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巴勒斯坦平民作種族滅絕式的無差別攻擊,然後是美國與「西方」國家表面上要求人道停火、但實際上繼續大力支持以色列的老戲碼。在這裡當然也是全球國際左翼最新一次的大聚集,嚴厲批評以色列與美國的霸權建置,並在歐美社會引起比俄烏戰爭爭議更大的抗議潮流。

在這些長期連續性的國際衝突與事件中,國際左翼也持續成長,除了學院裡滋生了第二、三代的國際左翼(包括後來轉向的Jeffrey Sachs)外,如今還包括許多國際資深的新聞工作者、戰地記者、普立茲獎的得主、衝突地區的在地工作者與反全球暖化的NGO行動者等等。國際左翼的強項,不在傳統學術左派的大理論建構與複雜的分析方法,而在更具現實感的時勢與當代歷史分析,綜合各種文獻與證據,能夠快速與社運結合的戰鬥性論述。

他們一直強調,美國的全球國際霸權,其實一直扮演各種國際危機的主導性角色。是美國拉著英國還有其他西方所謂「自由民主」的軍事強權聯盟與北約國家群,在國際上經常以軍事侵略來維持這個(在聯合國憲章之外)由美國所訂定的單極(unipolar)世界秩序。它們以新自由主義的思想為主導,加上新保守主義,大幅增加世界的貧富差距,不理會全球暖化、甚至鼓勵全球石化與軍火工業的突飛猛進。所以,如果國際左翼要能夠研究、處理、批判這樣一個世界性的大問題群,挑戰美國霸權精英的國際視野,與他們對著幹,這其中所牽涉到議題的複雜度很高,多國歷史與社會的多元狀況亦不易把握,需要更快速的溝通、了解與聯絡,這就需要在傳統左派脈絡之上大大提升視野和連繫了。還好,網路與資訊管道的興起,固然方便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也提供了國際左翼在面對全球化與挑戰美國霸權意識形態時不少的幫助,包括他們所發行、由讀者所捐款的相當數量的國際左翼網路刊物,如Counterpunch, Truthout, Intercept, Democracy Now!, Jacobin, Codepink, Pressenza, Common Dreams, Peace and Planet News等等至少二、三十個,還有一些個人型的左翼評論名家網頁,如著名的 “The Chris Hedges Report”, “Seymour Hersh”, “Scott Ritter Extra” 等。但美國主流媒體也常利用不同手段來威脅這些小刊物的生存。

當然,讓國際左翼與台灣開始關連起來,關鍵點之一,就是反戰。03反戰這個口號與概念,對台灣中生代的知識分子而言,不見得陌生。簡單回溯一下反戰在戰後台灣的簡史,大約可以從當年楊逵的「和平宣言」(1949 上海《大公報》)(04)開始,1960,1970年代有無反戰活動我則不太清楚,但1990年的反波斯灣戰爭運動應是解嚴後第一次明白以反戰口號來活動與集結,對美國主導的波斯灣戰爭的抗議。當時許多的報章文章後來集結成《戰爭、文化、國家機器》(唐山,1991)一書。第二次可能更大型的反戰論述與行動,則是對美國等北約國家在2003年侵略伊拉克的抗議。這個在當時可說是全世界的反戰反美運動,後來在台灣的各種文字評論與紀實,則集結成《戰爭沒有發生?》(台灣社會研究,2003)一書。第三次的反戰引爆點,或許可以以去年2023年3月20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的反戰聲明記者會來代表。(05)

我們前後檢討反思一下。楊逵當年的和平宣言,主要涉及的是兩岸歷史的問題,點到日本,但美國並沒有出現。解嚴後第一、二次的反戰,世界霸權美國,也是「台灣關係法」的保護者,終於露出面目,成為被批評的對象。但是就我所知,當時台灣政府及其支持者並沒有與反戰者交鋒,反戰的論述與活動,大概僅止於參考與發揮國際左翼的許多言論,到台灣的美國辦事處去示威等。反戰基本上是比較關心國際政治的台灣知識分子的倡議與發聲,沒有遭受來自島內的威脅或謾罵。但是今年第三次的反戰則不同。除了批評俄國侵略外,我們更指出美國企圖以俄烏戰爭來削弱俄國,擴大北約來包圍俄國,更關鍵地批評到台灣當前政府的兩岸政策(抗中保台、逢中必反),完全不反省台灣與美國近年來不斷挑釁中國的過程,是造成台海緊張關係的一大因素。這個來自我們深入閱讀國際左翼而發展出的論點,就不再只是批評美國的全球霸權攻勢而已,而更挑動了台灣內部的政治狀態與反省兩岸關係的現況。

俄烏戰爭:2023年8月18日,在烏克蘭頓內次克地區阿夫迪夫卡作戰的烏克蘭士兵。(AP)
除了批評俄國侵略外,筆者更指出美國企圖以俄烏戰爭來削弱俄國,擴大北約來包圍俄國。(資料照,AP)

這次的反戰,不再只是一些知識分子呼應國際進步力量的一時風潮而已,而更直接觸及反戰者各種人際關係的檢驗與政治批判。它使得第三波反戰者受到民進黨及其側翼強烈的批評、謾罵與抹紅。我們可能失去了第一、二波反戰時一些老戰友的支持,但也得到了一些新朋友的支持,如不少來自文化研究、外文學界與中國思想史學界的朋友,他/她們不少人是我們反戰聲明前後幾波有勇氣的連署人,畢竟連這些公開連署人也常受到綠營的質疑與批評。再者,國際左翼的世界衝突分析,更與台海或東亞的緊張情勢連結起來(誰是下一個烏克蘭?),台灣反戰者對海峽兩岸的分析,也開始與國際左翼對美帝全球霸權的分析有了具體的交集。他們開始認真對待我們的分析,甚至對話。(06)(全文未完,明日續刊系列下篇)

註釋:

01.請參考傅大為,〈基進2.0 (Radical 2.0)〉,收錄在史書美等編,《台灣理論關鍵詞》(台北:聯經,2019),頁205-217 。

02.當然,美國的新左如馬庫斯等,當年也是反越戰學生運動的偶像。

03.另一個關鍵點,在解嚴之後,就是國際左翼工運團體與台灣工運團體的連結。當時台灣工運人士就前往美國工運團體取經。1988年遠東化纖勞資爭議,工運抗爭人士被判入獄,引起美國Asian-American Free Labor Institute的關切。同年留美人士引進美國工運經典影片Salt of the Earth到台灣,打上中文字幕,以片名「典範」在工運團體中廣為流傳。針對台商打壓尼加拉瓜自主工會,台灣還成立工作小組聲援尼加拉瓜勞工,並聯繫香港團體,翻譯出版專題「亞洲勞工國際串聯的經驗」等書。另外隨著台灣引進東南亞勞工,1999年台灣工運人士成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協助建成「菲律賓勞工團結組織」和「印尼在台勞工聯盟」,並走訪東南亞勞工進步團體交流。這些重要例子,筆者要特別感謝倪慧如的提供。

04.宣言文字可參考見楊逵文教協會

05.請參考我們2023反戰工作小組(傅大為、盧倩儀、馮建三、郭力昕)的粉絲頁中的反戰聲明、前後共幾波的連署人(約八九十人)、與後續言論。

6 最近 2023 的五、六個例子:受到兩位國外教授的熱心支持,反戰聲明的英譯文刊登於 positions 國際期刊, 盧倩儀接受法國世界報的訪問談台灣反戰,盧倩儀與我接受了美國左翼 Jacobin 刊物資深記者的訪問,我最 近與美國和平運動的重鎮 Veterans for Peace (VFP) 組織者之一有過積極的對話,並接受他的訪談談反戰與和 平,並已發表於 Youtube。國際和平運動推動者之一、哥大名教授 Jeffrey Sachs(2023 唐獎得獎人)接受我 們反戰朋友,特別是盧倩儀之邀,於 2023 年 8 月 18 日中研院歐美所進行國際視訊演講,與我們討論俄烏 戰爭及其後果。第六個例子是筆者於 2023 年 10 月底受首爾的 International Strategy Center 反戰與和平團體 之邀,參與 ”Struggles in the Frontlines”專題討論,與南韓、沖繩、濟州島等社運份子、還有韓國女性和平運 動者同台引言與討論,Youtube 實錄已經發表。之後還有更多的聯繫與文字,包括前面提及 VFP 全美副主席黃民有聯絡筆者所寫致台灣和平運動的一封中文信,已於去年 12 月發表於風傳媒

*作者傅大為,聚焦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先後任教於清大、陽明大學(榮譽教授),並與東亞STS學界合力成立並主編East Asian STS國際期刊多年。早年曾於解嚴前後參與社會運動,發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目前從事寫「基進知識分子」專書,並發起台灣2023年「反戰聲明」記者會、推動台灣的反戰與和平運動。關於筆者的心路與社會歷程,請參考部落格的CV-biography。本文原刊《思想49:華人左翼思辨》(聯經出版),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