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吉觀點:當前最重要的經濟政策

2024-02-12 06:50

? 人氣

所以,不確定性造成觀望,觀望使高科技和傳統廠商都延緩投資,也使家戶推遲購屋置產的時間。當投資因觀望而窒息,經濟也會隨之而下滑。很不幸地,這就是台灣現在所面對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示
圖示

主計總處最近公布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1.4%,創14年之新低。原因是資本形成(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負成長9.97%所致。其實我國投資從2021年第4季就急遽衰退,成長率從31.36%一路下滑至去年第4季的負成長8.68%。

此外,從營建數據也可以一窺購屋置產和工商發展的頹勢。台灣去年住宅、工業、辦公室建照的核發數量全面減少,負成長率分別為19%、17%、6%。其中,工業廠房興建面積從260萬坪下降到215萬坪,減少了45萬坪,請問經濟如何成長?

事實上,投資之所以銳減並非資金缺乏所致,因為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的超額儲蓄將達3.7兆元,連續第五年超過3兆元大關。台灣錢淹腳目所言不虛,不過企業對實質投資卻裹足不前,只對金融投資顯現熱情,於是閒錢大量湧進股市,使得大盤去年創下26.7%的漲幅,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僅次於Nasdaq和日本。

台股好,當然好,但是台灣如果「資金充沛、股市興隆卻資本匱乏」,豈是一個永續經營的國家。因此,一個LKK的議題「政府如何促進投資」,便成為當前最重要的經濟政策。

對於促進投資,許多財經學者建議政府可以將資金引導至氣候變遷、地球暖化、淨零科技、數位轉型等趨勢上,抑或發展人工智慧、互聯網、量子電腦、低軌道衛星、太空科技、精準醫療等前瞻科技。殊不知,企業絕對比政府更懂得趨勢也更瞭解科技及創新,那需政府指畫投資方向。況且創新是否有成、研發能否成功,其不確定性本來就很高,現若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上,再增加創新與研發的不確定性,實乃雪上加霜,如果沒有恰當的經濟政策幫推,對於促進投資可能沒有助益。

另有財金專家從資本市場著眼,建議政府放寬上市門檻,獎勵創新和研發。於是證交所鬆綁創新板在發行面及交易面的規定,寬鬆申請上市的資本額限制,降低合格投資人的資格,一心提供便利的籌資環境,以鼓勵資本家奮勇向前。

這項政策有效嗎?柏南克認為無效。因為以前文之例為例,如果將150億的投資回報(「有利情勢」下的回報)提高10億(創新成功後被獎勵上市,可以印股票換鈔票的額外報酬)使之達到160億,結果並不會改變投資者想要繼續觀望的動機,窒息的投資照樣呼吸不到空氣。

由於上述獎勵措施是錦上添花之舉,結果欠佳,那麼如果改採雪中送炭政策,結果會怎樣?例如政府宣布:提供20億給投資擴廠的廠商,將來如果出現「不利情勢」,20億全部賠光也不用還;反之,如果出現「有利情勢」,除了要還政府20億之外,還要回饋60億的紅利給國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