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藍綠白各自陷入「經驗陷阱」而失敗

2024-01-28 06:20

? 人氣

民眾黨於投票日前一天在凱道舉辦選前之夜,現場湧入大批人潮。(資料照,顏麟宇攝)

民眾黨於投票日前一天在凱道舉辦選前之夜,現場湧入大批人潮。(資料照,顏麟宇攝)

最近讀了一本《品嘗的科學》(Tasty : The Art and Science of What We Eat ),把我給嚇了一大跳,裡面描述到科學上對味覺的理解,根本和我們(筆者是六年級生)小時候學校學的完全不一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你覺得科技的發現和發明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那可以看看這本書,基本上「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就是鬼扯一句,就從「味覺」的科學分析來看,我們小時候讀的那些根本是完全錯誤,2000年前後因為採用遺傳因子的新發現有了突破,才讓人類對味覺的認知有通盤性的改變,根本不是從我們小時候學的那些「發展、精進」出來的。

面對全新沒面對過的狀況,迷信經驗往往會陷入「當機」

「經驗」在要處理的問題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其實是非常好用的東西,但也因為太好用,習慣用「經驗」應對問題的人,在面對全新沒面對過的狀況,往往會陷入「當機」,甚至會執著地認為只是誤用「往例」,只要找到正確的「經驗」仍是可以把問題給解決掉。

台灣會有那麼多人執著於「經驗萬用論」,是因為我們是出自於那個位於東亞大陸季風氣候區的定耕民族。季風顧名思義就是季節風,又稱為信風,對於古代對於自然環境觀察已小有成就的人類來說,這種風每年固定時間就會報到,帶來豐沛溫暖的水氣或是嚴寒的乾燥空氣。

2023年4月25日,兩位烏克蘭的農民正在清除農用機械上的泥塊。(美聯社)
「定耕」的謀生形式容易產生經驗萬用論的價值觀。(資料照,美聯社)

如果你還沒把學校教的地理、地科知識還給老師,必定知道在地球人所感受到的各種不同氣候,和你所處位置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的民族進入「定耕」──在固定的位置耕作而不像遊牧、遊耕民族整天南南北北跑來跑去,你感受到的氣候基本上是以年為周期在固定變化,甚至在季風季候區因為「有信用的風」,這些估算是可以相當準確地算到誤差低到以「日」為單位(相對的,遊牧、遊耕民族往往「遊」一段距離,就會跑到另一個氣候循環區域)。

於是農民只要熟悉每年信風來臨的節奏,就可以精確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甚至新的一年剛才開始,就能把一整年該做的事情先規劃好,然後按照規劃好的計畫按時實施。

和選前、和4年前、8年前選後沒兩樣的建議

這種每年按照同樣的規劃做事情的方式,甚至會影響到其他非務農職業的人,像是賣農具的手工業者,就可以按照農人耕種的時序,提供對應的農具;從事典當等金融服務的人,也大概都可以預想到客戶幾時需要錢、幾時有錢來贖當。如此一來,這個社會對於「經驗」的重視,就會遠超過在其他氣候區以其他產業做為生計的民族。

然而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後,人類運用新科技導致的問題往往沒有前例可循(例如蓋工廠出現的汙染問題、居住太過密集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經驗無用」的情況屢屢可見,只是「經驗萬用」的慣性仍未完全去除,可怕的是,這種慣性往往導致問題永遠無法被解決。

像是這次總統選舉,國民黨派出的候選人「再度」沒辦法獲得年輕選民的認同,針對這一點,選後有不少親藍學者和媒體人提出示警和建議,不過你如果仔細閱讀這些「建議」,恐怕會忍不住莞爾一笑,因為這些「建議」和選前、甚至和4年前、8年前的選後所提出的,根本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2日出席國民黨「贏回中華民國 」選前之夜造勢晚會。(柯承惠攝)
侯友宜是此次選舉中,最不受年輕人青睞的總統候選人。(資料照,柯承惠攝)

當然國民黨顧年輕人怨的原因可能很多,只是當2008年馬英九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時,可是獲得了很多年輕人的支持,甚至多是年輕人消費的光華商場附近,還有商店針對「馬迷」設計出包括手機、筆電包膜的各種商品,忽然年輕人都不再支持國民黨對國民黨而言,是一個全新的狀況。但國民黨從上到下似乎都沒把「年輕人不再支持國民黨」當成一個全新的問題去分析、創想以解決它。

國民黨用拉攏地方派系的手段「收買」來拉攏年輕人

國民黨對應「年輕人不愛國民黨」的解決之道,從2016年、2020年、乃至於今年,都把年輕人當成地方派系處理,想到的解決之道永遠只有「收買」──不是政策、就是「位置」收買(他們會用「照顧」、「培養」這類的詞彙,但事實上想的就是找位置收買)。然後這一招一次失敗、兩次失敗、三次失敗……結果國民黨這次選後大部分人提出的解決之道還是這一招。

老實說,光是言論市場上在討論「年輕人為何不愛國民黨」的都是資深媒體人和學者──這些人通常都不是年輕人,本身就根本是此一命題下的大問題,為何沒啥年輕人想要站出來指出國民黨的問題「嘿,你這樣搞是沒辦法取得我們的支持的」,因為年輕人已經根本不在乎國民黨要不要爭取他們的支持了。

20240111-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左)、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右)11 日出席國際記者會。(柯承惠攝)
侯友宜(左)、趙少康(右)陣營提出的購屋免自備款政見,其實是一種「收買」手段。(資料照,柯承惠攝)

喔,除了收買之外,國民黨這次倒是在親中的脈絡下(國民黨得了一種不親中會死的病),發展出一套「年輕人反戰、怕當兵,選親中的國民黨才不會打仗、才不會有當不完的兵」的選舉話術。可能國民黨這些老人家,年輕時候剛好是左派反戰一堆年輕人支持的年代吧!所以才會覺得年輕人都吃反戰、希望不要亂這套。

不過老實說,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反戰當然多少有被左派煽動,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很潮」,在演唱會或是抗爭群眾運動上一邊高喊反戰、反美,要做愛不要作戰,一邊呼麻吸毒甚至暴動打砸搶,會後釣個妹勾個哥去打炮交配,就很潮啊!而且當時的反戰行動不但沒有「安定不要亂」,甚至都是亂到極點的狀態,暴力打砸搶的情事根本層出不窮。現在國民黨搞的反戰要和平是這麼一回事嗎?一群「事業有成」的既得利益者,害怕戰爭讓自己失去自己一生努力的成果,年輕人害怕這個、又或者說有這個好害怕嗎?

柯營說「年輕人不怕吃苦、只怕沒希望」藍營完全沒聽到

我們把鏡頭轉到這次獲得高比率年輕人支持的民眾黨和柯文哲陣營,看看他們是這麼說的,他們講「年輕人不怕吃苦、只怕沒有希望」,他們控訴房價高漲讓年輕人買不起房的不敢成家、買得起的變成屋奴不敢生子,他們控訴經濟發展失衡讓什麼都漲就年輕人的薪水不漲,他們還控訴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產業需求不符讓年輕人畢業即失業。先不提國民黨的「收買」策略完全站在「年輕人怕吃苦」的前提之下,這樣「一無所有」、無家無子的年輕人,出社會就變雙失(失學、失業)青年,到底為什麼要怕戰爭?怕兵役(去當兵起碼有兵餉可領)?

有趣的是,從過去的柯文哲市府,到現在的民眾黨和民眾黨不分區名單,成員的年紀都沒特別年輕,為什麼他們卻能獲得年輕人的支持,而這次當選立委平均年紀最輕的國民黨卻是三大黨中獲得青年選票比率最低的一個,國民黨如果沒辦法理解這不是過往經驗可以找出解答的問題,恐怕4年後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年輕人為何不愛國民黨」討論,還有一模一樣的錯誤解答。

20250126-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中)26日與民眾黨八位不分區立委當選人舉行會議後,回應媒體有關立院正副院長選舉等相關問題。(柯承惠攝)
民眾黨的不分區立委平均年齡並沒有低於國民黨。(資料照,柯承惠攝)

比起國民黨失去年輕人支持已超過10年,民進黨上屆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還是年輕人萬人迷的「辣台妹小英」,這屆忽然間失去年輕人支持,選後全黨還沒從「悲傷五階段」的「憤怒」中走出,整個網路言論市場看到的就是「側翼」不斷指責甚至汙衊「柯粉」,痛罵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是白衛兵、邪教徒,似乎連國民黨「十年如一日」的檢討都還沒意願想做。(為何綠營側翼甚至主帥級的柯建銘,似乎都對罵人可以獲得他的支持這件事深信不移,其實是很有趣可以深入討論的題目)

雖然民進黨在選前,就已經感知到年輕人這次選舉將會離開他們,不過因為他們前兩屆中央層級的選舉,都獲得廣大年輕人的支持,理所當然地會想要複製過去的成功經驗,結果和國民黨一樣陷入了「經驗陷阱」之中。

被困在太陽花學運時空十多年的太陽花學運世代

民進黨的做法有二,一是基於2020年的經驗,發瘋似地販賣「芒果乾」(亡國感);一是基於2016年的經驗,找了一堆太陽花學運成員,除了讓他們參選區域立委,同時要他們扮演「柯黑」去指控柯文哲「背離太陽花學運精神」,希望藉此喚回當年支持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

先講後面這一招,這批太陽花學運成員除了黃捷和吳沛憶之外其餘全部落選,包括以現任立委身分尋求連任的賴品妤。而其中黃捷還是因為「選上後最沒能力去拔趙天麟的樁腳」這種理由,才有機會讓各方勢力都認可、空降到「擺西瓜都會贏」的選區「等當選」(可見民進黨內核心有多看不起這些學運出身的年輕人,你看如果讓在當地經營一段時間的該選區市議員去選,趙天麟會不會反彈消極輔選)。

20231224-民進黨立委參選人吳沛憶24日出席「唱土地的歌,拚我們的夢」環台造勢台北場。(陳昱凱攝)
吳沛憶是這次選舉太陽花學運世代惟二立委當選人的其中一人。(資料照,陳昱凱攝)

至於他們指控柯文哲「背棄太陽花精神」,則完全沒有動搖年輕選票對柯文哲的支持──柯文哲能獲得諸多年輕人支持,最好是因為當年太陽花學運啦,甚至連黃國昌的支持者支持他的原因,都已經和學運關係很薄弱了好嗎。

這群學運份子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們當年發動學運抗中反服貿的努力,選民已經在一次中央選舉、一次地方選舉以選票酬謝他們了,再來你必須要拿出相對應的政績,才能獲得選民持續的支持。老愛「話當年」,別說有沒有情緒勒索的問題了,感覺上一點都不年輕、老態龍鍾的,而且也表現出這十多年來自己一事無成,根本沒有新成就可以拿出來跟選民「交代」。

社會變了,選民變了、自己也變了,綠營還在套公式

然後這些學運成員似乎進入政界之後,就和他們的同齡者「隔絕」,對於同齡者進入社會所受到的社會壓力完全無感,整天打一些「公平正義」的高空(甚至整天只會話學運當年勇),結果當然完全不會讓年輕人覺得這是自己的代言人。重點是當初支持學運的學生們10年後多半已經進入社會,迎向人生的新課題,開始要煩惱茶米油鹽醬醋茶的生計問題,哪有空理你的「公平正義」,覺得他們還有興趣和你在那邊計較太陽花學運「初衷」,恐怕會當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外星生物吧!

民進黨想要複製過去選舉經驗,卻沒發現社會變了,選民變了,甚至他們自己也變了,所有的變數都改變了,還以為原來的公式可以繼續套,迷信經驗在拉回年輕人選票上的成效,結果失敗很正常吧!

20231210-「這個世代」立委參選人專場表演,左起黃捷、曾玟學、賴品妤、吳崢、吳沛憶、苗博雅。(羅立邦攝)
太陽花世代立委參選人,左起黃捷、曾玟學、賴品妤、吳崢、吳沛憶、苗博雅。(資料照,羅立邦攝)

至於才成立4年的民眾黨,本身也沒太多經驗,卻一樣跌入「經驗陷阱」而導致失敗。從藍白合破局後,柯文哲和民眾黨經過一陣子的失落,後來在大型造勢會獲得了信心,過去的選舉經驗告訴我們,能夠動員人去造勢會,表示具備「陸軍」──組織戰的能力,因為可以把人動員去造勢會,就表示也能把人動員出門投票。這些北中南遍地開花、一場人比一場更多的造勢會,讓柯文哲和民眾黨上下都相信自己的陸軍已有所成──我們的選票現在不是萬人支持、無人到場的空氣票了。

甚至因為民眾黨沒有資源搞遊覽車和便當,讓他們更自豪在自家場子到場的群眾都是真心支持他們,深信這些自動到場的支持者,會比它黨為便當和遊覽車而去的民眾,有更強的拉票動力。柯文哲和民眾黨沒發現造勢會的重點就在「遊覽車和便當」,組織動員的意義不在於讓已經支持自己的人站出來,而是讓沒有支持自己、甚至根本不在乎你主張什麼的選民去投給自己──管他是為了便當還是珍奶。沒有「遊覽車和便當」的造勢會本質是「空軍」,或說驗收空軍成效的場合。

靠「遊覽車和便當」才是真陸軍

當然柯文哲選前的幾場造勢會,就空戰的角度算是台灣選舉史上「歷代級」的成功,根據《風傳媒》的報導,連「郭董」郭台銘都受到影響,在投票日急急忙忙下令要挺柯,沒注意到當時已經進入禁止競選活動的時間了。等到票一開出來,柯文哲和民眾黨、以及柯粉,才發現藍綠兩大黨旗下「真正陸軍」的威力。

柯文哲和民眾黨透過別人的經驗,了解到造勢大會是驗收陸軍的場合,看到自己場子人山人海,就誤會自己也有了陸軍,甚至以自己沒有用「遊覽車和便當」而自豪,卻沒發現「遊覽車和便當」才是陸軍的主要要素,而沒有「遊覽車和便當」其實是自己的潛在危機,也錯失掉最後拚逆轉的機會。

20231123-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出席在野整合會談。(陳昱凱攝)
據報導,郭台銘直到投票日當天才下令挺柯。(資料照,陳昱凱攝)

如果柯文哲和民眾黨能發現自己沒有真正陸軍的大問題,求爺爺告奶奶要求郭台銘支持,要知道郭台銘可以把一百萬人弄去幫他連署,要再把這一百萬人弄去投票給誰恐怕也不能說絕對不可能,而且幫郭董連署的這些人和「柯粉」重疊度只怕很低(畢竟當初郭董參選時的民調,對柯文哲的影響最大,柯粉腦袋一洞才會去幫郭董連署來和柯文哲搶票),加入郭董的百萬連署人大軍後,只怕選舉結果又將不同了。

不過誤以為「理念結合」的選票一票,比「來吃便當」的選票一票更重要的,也不只是柯文哲和民眾黨而已啦,在藍綠兩大黨的陣營,這種人可是比沙灘的沙子還多,但談這個有點離題,有機會再來深談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