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論「欲」的初文「谷」是「益」的簡化

2024-01-27 05:30

? 人氣

我長年試圖理解「卜」、「欲」、「要」三個字詞在台語的發音關連,因此發現「要」是「欲」的借音字。原來研究台語的先賢發現福建話文白異讀的一個常例是韻母-ok>-au促音或是入聲流失後,轉為舒聲的歴時變化,這個現象也可以引用到中國普通話文白變化的一例。認識音聲變化的規律對台語漢字的溯源,幫助很大。「欲」字在日本的文書語中也是重要用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欲」字的近代說文解字,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漢學家白川靜教授的解釋。白川氏的一本著作不認為「欲」是兩個字元「谷」及「欠」的合成字:按照他一貫的理念,「口」形很多是象形祈祘的平台,「欲」是類似「次+八+口」的組合,一個人向神明祈求喊話。我一時頗喜歡他的分析,因為這個解釋與台語「卜」(卜求)的語源一致。網路瀏覽器(Internet browser)劃世代的科技發展,嶄新的開拓了文獻資訊的探索,知識廣泛的力量可以糾正前人的誤解。

此外,我的好奇心,特殊的語文教育成為多語族(polyglot)的背景,大有斬獲語言文字硏究的心得。多年的摸索,我領悟到「谷」與「益」的字體相似:字書上說「谷」文上形是半水,「益」字上形是橫水。兩字的下形也相似容噐。「益」是「溢」的本字,故是有充滿或是將漫岀的意思。具有「谷」形聲義的數字,如欲、慾、裕、浴、俗等字均有滿漫、充足或是多的含意;「俗」就是衆人所欲。再者,漢語學家的學說:近音字同源。如是,「谷」、「益」字體相似外,字音相近:普通話「谷」(欲)、「益」的發音只相差前字平唇,而後字是圓唇音。台灣話「浴」、「溢」二字則同是 [ek] 陰入聲。同系的另外一字,益、裕字義相通,如《呂氏春秋.貴當》「其家必日益」。

至此,我猜測古文的造字,「谷」可能是「益」的簡化。網路字典上「字統網」有「益」字的甲骨文(商代花東子卜辭)或是西周的金文,刻畫的字體均與「谷」字近似。我驚見「裕」(左右組合)的異體字,有上下三層疊在一起的「亠+谷+」一個方塊,即外形「衣」夾入內音義「谷」字元,類似「衮」或是「袞」等的構字。衍此異體字,宋代一個傳抄字(集篆古文.韻海)內形「谷」卻有同「益」字橫水的三線字頭(如八掛「坎水」,三橫線上下兩線中斷)。

此外,漢代有隸書「俗」字的谷字旁也近似益字。因此我大膽的假設,古代初文「谷」字是「益」字的省筆,不同於峽谷。即是益、谷兩字在字形及字義上有關連,又字音相同,兩字融為一體,或是「益」字蛻變簡化,轉注為更具抽象的「谷」(欲)字義。更正確的說則是「益」字刻畫的省略,孳生另外一系列的形聲字:欲、裕、浴、俗⋯。我們可以簡單的引用六書造字的分類,理解如下:

筆者對於「欲」的理解。
筆者對於「欲」的理解。(作者提供)

*作者為有機化學博士(日本大阪市大.加拿大SFU)。在台灣曾任中興大學副教授;中山科學院研究員;加拿大Alberta Research Council, Reach Scientist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