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請正視課綱問題謀求解套

2023-12-27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教育及社會已經呈現的亂象,才是這次課綱風潮真正的起因。人民的意志已經展現,下一步端看政治人物如何回應。如果政治人物不值得信賴,「自己的課綱自己救」,也許該是我們展現力量的時刻。(維基百科)

作者認為,教育及社會已經呈現的亂象,才是這次課綱風潮真正的起因。人民的意志已經展現,下一步端看政治人物如何回應。如果政治人物不值得信賴,「自己的課綱自己救」,也許該是我們展現力量的時刻。(維基百科)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經過20年的努力,區老師一席振聾發聵的發言,終於讓教綱問題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能否糾錯補正,還待努力。三位候選人有兩位已經允諾選後重新檢討課綱,但課綱的核心問題在哪裡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年來,課綱用「多元」解構「中華」;用「素養」解構「知識」;用「公民」解構「道德」;用「程序」解構「正義」;用「自主」解構「學習」,如文革一般毀了一代人才。我們且用五個關鍵詞進行說明。

一、多元:繁瑣的多元入學制度,製造立足點的不公平,讓本為學生的單兵應戰,變成家族投入資源的戰備競賽,讓階級固化,難以翻轉。而從文化層面來看,問題更大。多元的定義本是指不同種族、民族、宗教或社會群體在一個共同文明體下,互相尊重、學習、交流、合作。在此定義下,以臺灣90%以上都是漢民族,語言文字習俗相同的狀況下,中華為文化核心並兼容其他本為正道,卻在課綱中屢屢出現中華與多元相互拮抗之事。如〈101國文課綱〉課程目標是「藉由文化經典之研讀,與當代環境對話,以理解中華文化與文明社會之基本價值,尊重多元精神,啟發文化反思能力。」;但〈108國文領綱〉硬生生拿掉「中華文化」,改為「經由閱讀,印證現實生活,學習觀察社會,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增進族群互動。」可見其居心就是要用「多元」去中華。

二、素養:素養教育本應是「知識+能力+態度」,但108課綱縮減基本學科時數,卻要求跨領域教學的同時還得融入19議題,等於解構了知識體系還奢言素養,於是出現「國文與數學共舞─探究數學詩的多重節奏」、「幸福世界入門說明書─防災議題結合大同與小康」等課題。素養,除了口號,只剩下蒼白。一位高二生發出心聲「所謂素養,辜負了多少認真念書的人。跟課文相關的題目少之又少,即便有,也被包裝的又臭又長,脫離文義。當考試都不從課本出題時,我們認真聽課還有用處嗎?」

三、公民:在過去學科名稱為《公民與道德》時代,國小課程目標第一條是「培養勤勞務實、負責守法的品德及愛家愛鄉愛國愛世界的情操。」國中課程目標第一條是「培育自尊尊人、勤勞負責的態度,陶冶民族意識及愛家、愛家、愛國的情操,養成明禮尚義的美德。」。而現今《108公民領綱》課程目標第一條則為「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有位家長曾表示,近20年來,「只教權利不教責任,社會風向往權利傾斜」,發生了權責不對等的情況,於是社會各面向都無法維持穩定,問題就從中而生。少子化、不婚、不生,都與權責不對等有關。當男女雙方,一心一意關注在各自權利/力的時候,就很難學習站在他人立場為他人付出愛。沒有願意犧牲自我權力的愛又怎麼會想要結婚?又怎麼會想要有愛的結晶?愛是無私的奉獻,是站在「給予」的角度及立場;而考慮自己的權力的時候,是在想自己該「得到」什麼,於是就站在「給予」的對立面。這兩個角度和立場根本上是相衝突的。公民去道德也從立法院游院長的說詞得到佐證。游院長說:「廉恥,它事實上是君主政治的產物,現在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有民主政治的價值觀。…知道天賦人權、基本權利,言論自由、結社自由。」也因此,賴副決定缺席12/14家長團體的邀請,因為家長團體提出的題目太難答了:「您是否認同禮義廉恥3.0版的新義(禮:尊重互敬;義:誠信共好;廉:得所應得;恥:自省覺悟)並支持全國各級學校將共同校訓「禮義廉恥」牌匾掛回各校校園中?」但他缺席留下的空白也是一種回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