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人文文化的觀點

2023-12-26 05:30

? 人氣

教育部刪除了部分的古文文章後,北一女教師區桂芝(見圖)為台灣的學生品格教育表達憂心。(資料照,柯承惠攝)

教育部刪除了部分的古文文章後,北一女教師區桂芝(見圖)為台灣的學生品格教育表達憂心。(資料照,柯承惠攝)

日前吵得沸沸揚揚的「108課綱」,因為教育部刪除了部分的古文文章,某國文老師跳出來為台灣的學生品格教育表達憂心,進而有些官員、民意代表跟作家又把儒學和文言文提出來而彼此互相攻訐,在這個功利多元的社會中,看起來平凡無奇,但其實卻該令人憂心。國文老師的工作就是教學,針對課程題材做準備,把課程內容傳授給學生,回答學生的疑問,並針對學生所學的心得加以考核,確認學習的狀況。如唐代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老師針對教育部所發的課程內容,提出異議,筆者認為名正言順,只是應經正常管道反應,而非直接公開在媒體社群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一篇「廉恥」而引發軒然大波,在文言文跟白話文之間,又開始爭論不休。自古以來各個朝代都有其主流文學,所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以來的八股文、民初的白話文,但不可諱言的,古文卻仍一直流傳下來,在各個朝代中主流文學和古文也是有相互衝擊的狀況,所以現在會有這樣互相攻擊的情況,也沒有什麼好覺得奇怪的。

國文老師是以教導文學為業,也是我們開始體驗文辭之美的啟蒙老師,也是希望學生可以在品格上獲得更好的道德教育。四維八德的古訓從老祖宗的時代就一路傳承下來,也是老一輩傳承給新一代的美德,這就是一種人文教育。台灣這些年工商業發達、科技業突飛猛進,功利主義也開始充斥在社會之中,眼中只有能賺錢的才是知識,能譁眾取寵的才是能力,但內心卻越來越空虛。忙碌的生活之中,俯仰之間、呼吸之隙,都為了賺錢養家、爭權奪利而汲汲營營,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捫心自問,除了這些我們的內心還剩下什麼?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所公佈2022年PISA基礎學力大調查,台灣學生在閱讀、科學及數學三大科目都明列在81個國家及地區的前5名,均較前一次調查進步,表現優異。這份資料顯示了台灣學生符合了社會的期待,因為台灣在科學及數學這一塊真的需要龐大的資源,做一個科技島,這些是基本的技能,閱讀更是必須的,因為很多的技術資料都來自於國外,無法閱讀將是一項悲哀,但這樣我們就該滿足了嗎?

這些年來台灣的科技業、工商業發展迅速,大家開始富裕了、口袋也深了,腦袋似乎也空了,開口閉口都是用錢在解決,什麼都要最好的,但是品德卻開始消失了。真的品格只在學校教學嗎?不然!在於社會、家庭跟日常的生活之中潛移默化,當幼師的朋友常常掛在嘴邊的,現在的小孩缺乏的是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判斷的能力、言語表達的能力,而不是我們大人一直在爭論的國文意識能力。

國文課程就讓它回歸到純文學欣賞,老師的工作就是把課程設計好,帶著學生從文章中學習文辭之美、語文之意,進而應用在未來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文辭能力。希望國文老師不要有所挫折,也別侷限在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之上,畢竟現在的主流不是文言文,我們就把古文變成一種清流,可以在課綱之外開一個課外參考書籍,讓有興趣提升自己人文素質的學生,可以自行去加以學習,何樂而不為!

*作者為立法院公務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