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恩專文:莫忘香港的真實名字

2023-11-11 05:50

? 人氣

這種狂狷的自我,自是不容於正經八百的主流歷史敘述。珍惜本土文化的同道們,也只得以各種非常手段各顯神通,甚至需要為正當的理由走上偏鋒。當代歷史學家已經有辦法透過歷史人類學的分析,在史料的字裡行間找出長期被無視的證據,道出盧亭神話背後隱藏的原住民悲劇。可是盧亭傳說之所以能走進史家的視野,還得歸功於何慶基於一九九○年代末策展的《香港三世書》系列:在一系列的藝術展覽中,策展人刻意把傳說和真實一同堆疊在展版的描述中。何慶基若非是位知名的藝術家,他恐怕會因為這次展覽而「違反學術倫理」,從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而保育九龍皇帝墨寶的過程,幾乎令曾灶財的人生同樣傳奇,隨著林慕蓮緊湊的文筆,讀者不免會對墨寶的著落感到焦慮,然後發現愛惜與破壞往往只有一線之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記憶的承傳既是如斯艱難,擁抱帝國的無行文人自會運用霸權生產的知識,以智者的傲慢踐踏珍貴的回憶。比如研究五四史的陳學然,就強調「緊靠中國大陸」的香港「過去百年源源不絕地靠南來者擴大」,藉此嘲諷香港人之所以會追求自立自主,都只是「基於對歷史的無知」。罵人無知者、多為反智人,這種自以為聰明的論述,剛好忽略香港zeitgeist最重要的特質:那就是滿懷自信地抱緊自我意識、咬實牙根憑一己之力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意志。不管是哪裡出身的人,只要抱著這種精神融入香港本土社會,他就是個新造的人。既然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這些勇敢的人群自然能夠獨當一面,以自主自立的精神構建異乎中國的新社會。那些想要摧毁香港獨特記憶的朝廷鷹犬,以所謂「血濃於水」的血緣和鄉情,哄騙香港人忘卻自己的名字、與「父祖之國」簽訂賣身契,這一切背後的理據,其實不過是那種老掉牙的種族主義、擴張主義俗論。

不過縱使香港守護記憶的歷程荊棘滿途,又要面對居心叵測的擴張主義和帝國主義,最終能夠令香港人忘掉自己名字的,就只有香港人自己。在過去好幾十年,有為數不少的香港權貴為追求名利,以虛假的情懷強迫民眾愛慕別人的國家、又巧言令色為惡貫滿盈的北京政權塗脂抹粉,就像昔日那些杜撰家譜掩飾身分的嶺南部族那樣。二○一九年的起義,無疑令為數不少的香港人醒覺起來,使他們展露真我本色、喚起自己真正的名字。可是要理解自己名字的涵義,卻是這一代香港人畢生的功課。當香港人高呼「手足齊上齊落」時,他們是否能夠理解這句話背後的社會民主意涵?他們會否因此丟棄虛擬自由主義那種市場萬能論的迷思呢?香港過往一直自詡為「亞洲國際都會」,並因此看不起日本以外的東亞友鄰,甚至以輕藐的態度看待東南亞的人群。可是香港人在二○一九年曾舉起「天下圍中」的口號,要與普世支援自由民主的力量共同抗擊中國的威權擴張,那麼他們是否也應該學會放下昔日的傲慢,結交東亞和東南亞抵抗中國的陣營,與他們成為平等相待的密友呢?憶起自己的名字,就當活出配得上這個名字的樣式,如此方能避免再次遺忘。而這正是海內外香港人在歷史洪流下必要的修養。

如今身處香港最黑暗的歷史時刻,有幸讀到林慕蓮這本敘述香港身分的著作,就如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只要記憶未曾消逝,即使在威權籠罩的蒙昧歲月,仍必會有義人守護火種和亮光。世上只要有人仍然能夠守住自己的身分,我們最終必然能夠曉得真理,而真理也必叫我們得以自由。

《香港不屈:不能被磨滅的城市》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香港不屈:不能被磨滅的城市》書封。(八旗文化提供)

*作者為香港醫生、時事評論人、業餘歷史學家。本文為《香港不屈:不能被磨滅的城市》(林慕蓮著/八旗文化)推薦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