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鵬專文:台灣人民應該有選擇和平的主體性

2023-10-15 07:00

? 人氣

作者希望台灣人民能捍衛現有中華民國的體制和憲法不被毀壞。(資料照,林瑞慶攝)

作者希望台灣人民能捍衛現有中華民國的體制和憲法不被毀壞。(資料照,林瑞慶攝)

我們生活在和平裡習慣了,以為和平永遠會存在、和平是理性的必然,以為所有可能執政的政黨、所有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會設法維護和平。希望這是事實,但眼前有太多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和平是否能長期維持。我們甚至認為,台灣已經走到一個路口,必須有足夠多的人、足夠多的團體,出來鼓吹和平,用行動來維護和平,和平才有一搏的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的國家是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並未在教科書裡被尊重,反而可能被誤會是外來政權或外國。這好比是在台灣植入一個「嵌入式不穩定裝置」(built-in de-stabilizer),等待著發酵。等發酵到一個階段,台灣會有主張法理獨立的人希望「利用」美國,來打一場台灣獨立的「代理戰爭」。美國如上所述,則有可能希望「利用」台獨,來打一場拖累中國崛起的戰爭。兩股謀算結合起來,戰爭就成為交集,但最後結果是誰「利用」誰,其實就是要看死傷的主要承受者是誰。

如果看各種智庫或團體所舉辦的歷次「兵棋推演」,就算美國直接參戰,保住了台灣,美國有所死傷,但最大的死傷將來自台灣的軍隊和台灣人民。非但如此,台灣將成為焦土一片,幾乎所有公共設施全毀。

這個不應當成為台灣人民的第一選擇。台灣人民有權利選擇「和平主義」。台灣人民必須站起來,維護自己的主體性,讓大多數人民的意志,成為公共政策。台灣人民不應當被政治人物擺布、欺騙或催眠。如果台灣人民選擇戰爭,那是人民的選擇;如果台灣人民沒有要這樣選擇,卻被迫、被騙、被催眠走入這條路,就是台灣人民主體性的淪喪。

我們希望台灣人民睜大眼睛,看出來現有的國家和憲法,就是維護和平現狀的護國神山。我們希望愛好和平的台灣人民,能夠大聲地疾呼,大力地支持,維護中華民國的尊嚴,捍衛現有中華民國的體制和憲法不被毀壞。

第三代青年承受的台灣巨變

政府宣布延長服兵役的期間到一年,適用於民國94年元旦後出生、18歲的男子。在台灣的戰後歷史中,這些青年可以說是第三代。在這一代成長的過程中,世界和台灣已經產生了幾個巨變。

薪資上漲追不上物價、房價

第一個巨變是台灣的高經濟成長和高薪資成長不見了。在上二代,經濟成長如果是低於5%,或降到4%,就屬於不景氣。中小企業業主,提個小手提箱,帶著樣品,走遍世界,推銷產品;後來許多變成中型和大型企業。到這三代,經濟成長經常要追求「保二」,而薪資成長能夠超過通貨膨脹就值得慶祝。

房價更是離譜。誠如作者在《從一本帳看懂經濟學》(2023)中所言,現在年輕人所面臨的房價,以台北市為例,大約是第一代的35倍(64年左右北市中古屋平均每坪2萬元)、第二代的3.5倍(84年左右北市中古屋平均每坪20萬元)。除非有父母幫忙,他們畢其一生,不可能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買一間足可以結婚生子的房子。不止台北,新北、桃園都會區、新竹、台中、台南等,一樣飆漲。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在世界居於前茅。

原PO表示即使努力存錢,也很難靠自己存錢買房子。(示意圖/pixabay)
現在年輕人所面臨的房價,以台北市為例,大約是第一代的35倍。(示意圖,取自pixabay)

新加坡的土地比台灣的都市更狹小,但是這個國家可以讓七成的百姓住在買得起的「組屋」,也就是公有市場住屋裡。房價限定是所得的一定倍數,而且鼓勵三代同房;只是想要換房時,房屋須依一定價格指數,由政府買回。當我們的青年在為買不起房屋而煩惱、不願結婚生子時,新加坡的青年在求婚時,是這樣說的:「你願意和我一起去申請組屋嗎?」

人口減少、扶養比上升

第二個巨變,是人口結構改變。台灣人口的高峰是108年,其後逐年下降,預計到2050(民國139)年,也就是第三代青年成為中壯年之時,人口將成為兩千零五十萬人,比高峰少了約310萬人,差不多等於整個台中市加嘉義市。

到了那一年,人口中三成八是65歲以上老年人,青壯年人占五成三,0-14歲人只剩下188萬。基本上,第三代青年那時平均每1人要扶養0.7位老人,和1.7位幼童,合計0.87位,負擔沉重。

公共債務負擔增加

依據政府的國債鐘,到112年7月底止,中央政府負債共約6兆,除以同月底全台成年人口數,平均每成年人負擔30萬7千元。不過,這不是故事的全部。近年來政府推出13項特別預算,合計2.5兆,到該月底止,這些特別預算中很多項還在執行中,還沒有舉債,但是以後會舉。

更嚴重的是「隱藏負債」。依據立法院預算中心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整體評估,公部門的隱藏負債接近16兆。其中比較大項的有勞保:依照目前的平均壽命、人口趨勢和給付標準,未來勞保將虧損約11兆;事實上,依照勞保的現金流,除非政府增加撥補,到民國117年就會破產。其他比較大的隱藏債務還有公務人員退撫、公保、國民年金、農保、健保等。

這還不止,以上隱藏負債多屬非營利性質的非營業作業基金。屬於營業基金的國營事業,也有負債。由於政府不准台電的電價隨著成本的提高而提高,包含核電除役、再生能源設置、天然氣發電比重增加、燃料(煤、油、氣)價格上漲等,使得台電的累積虧損預計到112年年底將達到4000億。

所有這些顯性或隱性負債,都必須由未來的世代負擔,包含第三代以及其後各代青年。

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

2023年的7月第一週,全球日均溫度達到攝氏17.23度,創下10萬年來的紀錄。這與聖嬰現象有關,但也和全球暖化脫不了關係。台灣也不能倖免,依據氣象局資料,過去平均2~3年才會有一個夏天飆破38度,但近10年縮短為每隔1到2年,就出現一個飆破38度的夏天。進入112年7月後,台灣每天都有10多個縣市發出高溫警報(36度以上)。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在巴黎通過了協定,史稱「巴黎協定」,要求各國努力,將未來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不到攝氏2度,最好是攝氏1.5度的範圍內。要達到這點,各國溫室氣體排放(扣除捕捉)的淨量,應該在2030年至少降到2010年的五成五,而應在2050年前達到零。

2016年,氣候進入緊急狀態,聯合國才不得已簽署了巴黎協定。但即便如此,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是節節高升,未來100年即將進入「地獄世紀」(示意圖,取自pixabay)
聯合國簽署巴黎協定,要求各國努力,將未來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不到攝氏2度,最好是攝氏1.5度的範圍內。(示意圖,取自pixabay)

政府也在111年3月及12月分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並於112年1月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年綱要計畫」。《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則於112年1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目前台灣能源主要依賴煤和天然氣,二者都是溫室氣體的排放來源。對於第三代的青年而言,未來的可能選擇路徑有:全部改成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付出高電價;繼續使用傳統核電;能源創新使得小型核電或甚至核融合發電均成為可能。

中學教科書「去中華民國化」

在第三代青年父執輩的年代,基於反攻大陸的理念,歷史和地理課本以中國為中心。到了現在,課本厲行「去中華民國化」和「去中國化」。中國就像是一碗湯,中華民國是湯裡面一個元素,在把湯倒掉的同時,只能把中華民國的歷史一併倒掉。附帶地,也把中華文化和倫理道德消弭了。

第三代青年的父祖輩在成長過程開始有獨立思考能力後,會去想為什麼國家的統治範圍不及於史地課本裡所說台灣以外的34個省?第三代青年開始有獨立思考能力後,也會開始想為什麼國號叫作中華民國,為什麼國旗是青天百日滿地紅。為了好奇,有些會開始閱讀中華民國過去的完整歷史,以及了解生活文化的根源。不過,對大多數青年而言,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是,中國限定於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外國,而中華民國是一個在台灣缺乏正當性的外來政權。

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需要考慮

誠如黃齊元(2023)所言,台灣不止工商業有五缺的問題,也有欠缺安全的問題。和平有可能在眼前消逝,戰爭有可能發生。兵役延長,從四個月延長到一年,是最新的發展。和第一代相同的是,由抽籤決定誰當步兵、陸戰隊、海軍、裝甲、傘兵…等。和第一代不同的是,第三代青年不再有機會當義務役的預備軍官。

而且,當前台灣備戰準備的型態和過去已經有所不同。過去的目標是把來犯者擋在境外,或至少是在海岸。近幾年來,備戰的準備擴大到島內作戰、全民作戰。國防部於111年3月推出後備軍人的「新制教召」,除了將原本7天的召期延長至14天外,也加強了教召訓練的強度,例如機槍打靶子彈數從33發增加到69發、戰鬥教練時數從12小時增加到56小時…等。另外,據報導,憲兵部隊規模將逐年自現行5600人,擴編至1萬1000人,保二總隊亦將擴編,以「強化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預計要培育戰訓種子教官,接受國防訓練,訓練5500名具有反恐、平戰轉換能力的員警。」

應該沒有人希望看到戰爭,但是對於台海發生戰事的討論,無論是在國際上或本地,都愈來愈多,而備戰的準備也愈來愈積極。這使得第三代青年在對其未來人生的想像中,多出一個變數。

你應當成為你所希望看到的改變

出生不論在那一代,有一點都是相同的,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才能成功。

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在對國會的演說中,曾這樣說:「平靜的舊日的信條已不適用於天翻地覆的今天。 今天的局勢危難重重,我們必須肩負起歷史的使命。 面對前所未有的局勢,我們必須有新思維、新行動。 我們必須解放自己,而後解救國家」

現在的台灣也是一樣。我們需要新的思維;不能再因循過去,也不能把和平視為當然;我們必須想出方法,讓「和平主義」在台灣有實現的機會。

印度的英雄甘地(Mahatma Gandhi)曾說:「我們只不過是世界的鏡像。外部世界的所有傾向都能在我們自身所在的世界裡找到。如果可以改變自己,那麼外部世界的傾向也會相應改變。」有人把這句話簡化為:「你應當成為你所希望看到的改變」。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做起。

有心追求和平的人,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權利、能力和影響力,在台灣、在美國、在全世界各地,做出有助於和平的舉動,給和平一個機會。

20231013-《給和平一個機會》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給和平一個機會》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為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博士,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碩士,現任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給和平一個機會》(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