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持續發布《香港半年報告》 為何中國對報告恨之入骨?

2023-09-23 09:00

? 人氣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儀式。(資料照,AP)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儀式。(資料照,AP)

英國政府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英國外交部每半年都會針對《中英聯合聲明》在香港的實行情況,向國會發表《香港半年報告》,更新香港最新的社會狀況,北京對「一國兩制」的維持或破壞如何。這為何令北京生氣?

這次最新的半年報告,持續關注了黎智英案,47人案,這算是老問題的持續監察;也有新的跟進,譬如說國安法的適用範圍擴大了,差點便要把《願榮光歸香港》給禁制了。特區政府突然的通緝令,其中包括了身在英國的香港人,英國也表達了關注抗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北京的反應,其實也是非常「標準」﹕「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97回歸後英國對香港沒有主權沒有治權沒有監察權,英方是粗暴干涉別國內政」云云。

某程度上,現在英方的「半年報告」,以及北京的回應,都慢慢構成了「另類中英聯合聲明」。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是表達雙方對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今天的「另類中英聯合聲明」則是表達了雙方對香港問題現狀的理解和態度。

英方核心要義只有一個﹕英方仍然有監察香港事務的責任和權利。97後的香港,英國仍有份。中方的立場則是﹕香港的事是中國的事,和英國無關。

不過英國角色並不易做,甚至左右為難。過去中英雙方的政治關係仍未破局的時候,英方發出的《半年報告》,甚至被香港人理解為「低聲下氣」,譬如2017年的《半年報告》,便這樣形容,指「『一國兩制』整體運作正常,但仍面臨壓力」。

那一年發生了甚麼事呢?便是「英國人權活動人士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被拒入境香港、高鐵「一地兩檢」、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被撤銷事件(DQ事件)。

當日的香港人其實對英國的半年報告非常不以為然,甚至關注度也不足,因為覺得英國政府的字眼不痛不癢,沒有真正回應香港的困局。

這也是英國《半年報告》的為難之處,你要彰顯自己仍然有監察「中英聯合聲明」的權利和責任,那麼便誓必引起香港人的高度期望,就是你如何「彰顯」?如何體現?而並非只是一紙報告?

2019年前的香港,對《半年報告》不算有太大關注;2019年後的香港,因為國安法的打壓,香港本地已難有正面批評政府的聲音,英國的《半年報告》顯得珍貴,可以借報導新聞,間接的引述西方世界對香港現況的批評。也同時設立一個前提﹕就是香港是世界的香港,至少是英國有份的香港,北京不能關起門打仔,香港不是普通的內地城市。

特別是愈來愈多香港人移民英國,在英國本土的香港人對英國政府的政治責任會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譬如黎智英案,海外香港人團體固然歡迎英國的持續報告監察,但也開始表達了「要有具體行動」的要求。也即是說,不能只出報告說我有責任監察,但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跟進。

說英國政府完全沒有行動也不公道,至少英國政府給BNO香港人移居英國的權利;但如果要求更進一步的制裁、杯葛、外交手段施壓北京,則看起來,英國政府也沒有這方面的打算。

所以現在中英雙方似乎建立起另類的默契﹕你繼續監察但不要有具體行動,我照樣反駁你但不會有過激反應。

對北京來說,英國的《半年報告》是否只是純粹的口水仗呢?也不是,這應該是習近平最恨之入骨的一份報告,因為英國認為自己有監護責任,等於宣布,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恥辱」仍未終結,北京仍然未能「完整收回」香港,香港仍然是被英國持續關注的城市。這對好面子的習近平來說,是最難忍受的。

而且最吊詭的地方是,北京還不能不回應英國的報告,無論是駁斥、維護、解釋,其實就等於是「回應英方的報告」,有點像回應領導的考察批評。

你想一想,如果街邊一個亳無關連的人對你家庭指手劃腳,說你虐待兒童,你是不會理睬,更不會大動肝火回應。正常做法就是避開走人。甚麼情況下你會暴跳如雷、長篇大論的回應反駁?就是,你也重視對方的意見,你也覺得對方有份,你才會很緊張的回應。

所以,北京每次的緊張反應,都很諷刺的,坐實了英國半年報告的「合法性」。

由清廷割讓給英國開始,香港就注定不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香港的命運和世界緊扣相連,縱使香港內部狀況被大幅更改,但香港的內政,很抱歉,英國真的有份介入呢。

曾志豪是香港媒體人,曾任職香港電台,擔任時事諷刺節目《頭條新聞》主持人。目前旅居台灣。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曾志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