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德國企業頂住政府壓力,在中國投資繼續加碼

2023-09-22 10:16

? 人氣

BMW(美聯社)

BMW(美聯社)

德國政府和布魯塞爾的歐洲政界人士正向德國最大一些企業施壓,要求它們減少對中國的敞口。但這些公司卻增加了對中國的投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來自政府的壓力加大之際,近幾個月來,在中國有較大規模業務的德國公司已經在努力使這些業務免受西方潛在制裁的影響。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些公司正尋求提高本地生產,減少對德國進口的依賴;它們與中國供應商達成協議,提高供應鏈本地化的程度,並與中國公司建立聯盟關係。

上述措施旨在保護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守護它們的利潤,幫助應對中國與西方、尤其是中美之間政治緊張關係惡化的影響。

作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緊張關係的最新跡象,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上周宣布,將對中國汽車行業被指獲得不公平補貼展開調查。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之一,也是德國汽車製造商強勁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領域。儘管如此,德國汽車製造商仍對歐盟的調查提出了批評,它們擔心這可能會讓它們遭受中國政府的反制。

今年早些時候,德國政府告訴德國企業應該減少對中國的風險敞口,以降低德國經濟依賴對華出口的程度。德國嚴重依賴國際貿易,而隨著全球緊張局勢加劇,國際貿易已然疲軟,導致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今年的增長陷入停滯。

周二,德國央行就德國工業對中國的風險敞口可能帶來的重大經濟風險發出警告,該央行稱,超過40%的依賴中國關鍵材料的德國企業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減少對一些材料和零部件的依賴,這些材料和零部件對國內生產至關重要,如果供應中斷,工廠將停產。

德國央行在這份報告中指出,鑑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相關風險升溫,企業和決策者需要重新考慮供應鏈結構,對於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活動也要三思。

在西方孤立中國的情況下,德國企業會遭遇最大的損失,然而德企不退反進,已經加大了參與力度,試圖隔絕自己在中國的工廠,以便無論全球政治氣候如何,都能繼續大量生產產品。

德國大型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BASF, BF)計劃從現在到2030年在中國投資不超過100億歐元(約合107億美元)。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巴斯夫最近在中國湛江破土動工建設一座工廠,生產合成氣和氫氣以供當地使用。該工廠預計將於2025年投產。

巴斯夫表示,該工廠是其位於中國南京的一體化(Verbund)基地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大型化工生產基地,擁有從基礎化學品到消費品的相互關聯的產品鏈。

該基地建於2005年;巴斯夫在全球運營六個一體化基地,其中兩個位於美國。此次擴建之後,巴斯夫在中國市場持續增長需要什麼,便可以在中國生產什麼。

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博樂仁(Roland Busch)今年早些時候表示,作為今年20億歐元全球投資計劃的一部分,公司將在中國投資約1.4億歐元。他誓言要捍衛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並繼續在中國投資。

採取圍欄保護行動力度最大的是福斯汽車(Volkswagen AG,中國稱「大眾汽車」)、BMW汽車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中國稱寶馬汽車BMW)和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等汽車製造商。

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German Associati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的數據,2022年德國汽車製造商向中國出口了254,607輛汽車,與在中國的產量相比微不足道,其中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奉行的「在本地、為本地」戰略,也就是在國外市場以本地化生產為重點。僅福斯汽車就在中國生產了320萬輛汽車,與該公司在歐洲生產的汽車數量相當。

今年7月,福斯汽車表示將向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XPeng, 9868.HK)投資7億美元,持有該公司近5%的股份,共同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福斯中國業務首席執行官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說,這種合作關係「是福斯汽車集團『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福斯汽車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在本月早些時候的慕尼黑車展空檔對記者說,公司將加大在中國的投資,特別是因為福斯汽車需要中國技術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響應中國與西方關係日益緊張的形勢以及獨立技術標準的出現。

「西方和中國的生態系統正漸行漸遠,」他說。「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明確地適應形勢。」

福斯汽車表示,在過去的幾年裡,該公司在中國生產的汽車所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中,本地採購比例已大大超過90%。

今年早些時候,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BMW汽車在慶祝其中國合資企業華晨BMW汽車有限公司(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成立20周年之際宣布,將於2026年開始為中國客戶在中國生產其下一代電動車型新世代(Neue Klasse, 或New Class),而不是從德國出口至中國。BMW汽車表示,華晨寶馬從約430家本地供應商處採購本地生產所需的零部件和材料。

BMW還在中國投資新一代電動汽車所用高壓電池的開發和生產,並已擴建BMW瀋陽研發中心,以加強本地設計和開發。

一定程度上受這些戰略影響,德國在華投資在多年下降後有所上升,而德國對華出口有所放緩。

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在歐盟和英國對華直接投資中所佔份額從前一年的46%上升到52%。該數據還顯示,去年,德國汽車行業占歐盟和英國對華直接投資的比例為68%,高於前一年的50%。

德國央行援引最新數據稱,德國企業在華子公司實現了3,820億歐元的銷售額和230億歐元的利潤。德國央行表示,在華業務佔德國工業企業全球銷售額的22%,占利潤的15%。

「德國汽車製造商認為,無論是從收入角度還是向電動汽車的技術轉型來看,中國市場都事關生死存亡。它們就像溫水煮的青蛙,不會跳出來逃走,因為他們擔心在鍋外頭更加難以生存,」榮鼎分析師Noah Barkin說。

榮鼎的報告顯示,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在歐洲對華外商直接投資中所佔份額最大,其次是食品加工商、製藥公司、化學品和消費品製造業。

一位業內高管說:「有一點值得牢記,即使是在二戰期間,福特和通用汽車的德國業務都沒有中斷」,其評論是為了指出,一些歐洲高管認為美國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的問題上採用了雙重標準。

據歷史學家稱,1941年美國與德國開戰時,通用汽車和福特保留了在德國的資產所有權。這兩家公司否認了有關與希特勒(Adolf Hitler)勾結的指控,稱他們失去了對企業的管理控制權。戰後,他們重新獲得了對其德國業務的直接控制權。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