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瑞觀點:由「國敗論」談台灣大選

2023-09-15 07:10

? 人氣

3. 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資源

榨取性制度是指政治與經濟上,少數的菁英控制了資源分配的權力。因此,榨取性的制度主要是建立在菁英階級與平民階級上,菁英有絕對的權力可以主宰資源的分配,而少數菁英在制定任何政策時,必定是優先考慮菁英的利益,隔絕外部的競爭,建立資源壟斷的規則,亦即由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的國家資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 執政者缺少全民利益共享的擔當

台灣在榨取性的制度下,既得利益者為掌控更多的資源與更大的利益,因此,當其遇到全新的概念與新近的核心人員時,其第一個考慮的不是行政效率的提升,不是人民福利的增加,也不是國家的繁榮,而是先思考這些改變是否會對其自身的權力造成損害,且由於缺少在野監督力量,執政者又缺少全民利益共享的擔當,榨取式的政治體系在部分精英的操弄下造成「惡性循環」,也是國家為何會失敗的原因。

5. 朕意及民意

在贏者全取(Winner takes it all)的選舉制度中,執政者很容易落入「一人有慶,雞犬升天」的用人模式,在「朕意即天意,朕意即民意」的權力迷失下,造成考選制度淪為口號,以及國家權益為少數人所把持的特殊現象。另外,由於擁有權力者為少數菁英,因此,很容易就建立起排除外部競爭的法令,或是自己予以壟斷,也就是將所有資源集中到少數菁英上,階級流動幾乎等於零。意即法律為因人設事,遊戲規則隨時可以依照當權者的意思改變,這種雙標甚或多標的場景,在當前的台灣政治社會中幾乎是處處可見。

6. 政黨輪替是解方

在民主國家中,政黨輪替是正常現象,唯自2000年台灣首次發生政黨輪替之後,國內卻發現台灣的經濟發展似已處於停滯階段,亦即台灣似乎無法再開創新的時代,主要因在榨取式的政治制度下,在少數自詡為精英的統治「話術」下,以及既得利益者的附合中,國內的政經發展已然處於劣勢而人民卻不自知,而僅能不斷地以唱衰台灣來做為對反對黨的指責,然而,人民若不懂得反制,在野黨亦不懂得合作而任憑國事隳壞,實非民主社會所當為,唯有政黨輪替,重啓爐灶,並以廣納式政治制度來代替當前的榨取式政治制度,才有辦法解決當前台灣政經的亂相與問題。

結論與建議

經由前述的說明可知,當前的台灣政治就是榨取式的政治制度,因為有權力者能坐享其成,甚至修改規範去掠奪人民財產,強制收歸國有,這樣超高權限,不僅內部鬥爭日愈明顯,並會使反對黨永遠存在,這也是世界上的許多專制國家,會造成人心思變,以及政變頻繁的原因,導致整個社會分崩離析,終至敗國。

因此,若以「國敗論」的理論與例證來看台灣的政治,便可發現在2014-2016年的政黨輪替中,民進黨選擇廣納盟友,如台北市長選戰與柯文哲協調,立法委員選舉與時代力量的合作,使得台灣的政治一時成為「廣納的政治制度」,人民意見更廣泛的被反應,並形成所謂的「良性循環」。唯當執政者全民執政以後,政府很快地淪為「榨取的政治制度」的治國模式,唯這種制度雖可盛即一時,卻不能長久執政。在歷史的長河中,若2024年的政治制度無法改變,則必然會發生在下一次的大選上。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說:風口上,豬也會飛;風停了,摔死的也是豬。

*作者為不動產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