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太子黨明哲保身─制約習近平力量的消失

2023-09-26 05:40

? 人氣

除失去在政治局中的利益代表外,「紅二代」對習近平更深層的不滿,來自習近平試圖集權之舉,打破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內部多項政治慣例。自習近平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後,多位「紅二代」對其行為公開批評,包括:中央黨校退休教授蔡霞(父母均曾參軍)多次撰文批評習近平,尤以「習近平的弱點-狂妄與偏執如何威脅中國未來」一文最負盛名;地產大亨任志強(其父任泉生曾任商業部副部長)批評習近平為「剝光了衣服也要堅持當皇帝的小丑」;筆名「老鬼」的知名作家馬波(其父馬建民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亦表態「紅二代不應該特殊、搞終生制」,並發表《反對修憲五點意見》;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前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婿),據聞曾多次批評習近平,2023年4月後離奇失蹤迄今,可能已遭整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敢於公開批評者,均不是官場中人,但他們對於習近平集權、連任的反對,在相當程度上能代表「紅二代」群體心聲。一方面,習近平若不斷追求連任,猶如將其他人的上位機會堵死;另方面,倘若習近平集權後能示惠於「紅二代」,或許還不致遭多數反對,然而事實是其在中共20大後拔擢進入政治局者均為自家舊部,利益分配不均,自然激化「紅二代」群情不滿。

「上下交相賊」下 無法成為制約力量

「太子黨」能夠在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朝成為一股政治勢力,有其特殊時空環境背景:就思維層面而言,是以陳雲為首的中共元老普遍抱持「權力應交給自家子弟」心態;就政策層面而言,是鄧小平、胡耀邦在改革開放初期推動的「幹部年輕化」、「第三接班梯隊」;就政治層面而言,是江澤民在初登大位時權力基礎不穩,乃藉由曾慶紅引進了大量高幹子弟相挺。三者結合,造就了自1990年代開始,大量「紅二代」前仆後繼的進入政壇,形成了一股被外界稱為「太子黨」的政治勢力。

做為一股政治勢力,「太子黨」在2002年中共16大初次嶄露頭角,該屆政治局中,具有紅色血統者計有政治局常委曾慶紅,政治局委員俞正聲、賀國強;2007年第17屆政治局有常委習近平,委員王岐山、劉延東、俞正聲、賀國強、薄熙來;2012年第18屆政治局有常委習近平、王岐山、俞正聲,委員劉延東、栗戰書;2017年第19屆政治局有常委習近平、栗戰書,委員張又俠、劉鶴,以及號稱「第8常委」的王岐山。然而在2022年中共20大後,僅剩常委習近平及委員張又俠兩人,且這兩人都是在違反年齡慣例下破格留任。

造成具有紅色血統者自中共18大後在政治局所占席次每況愈下的原因,除1980年代順應「幹部年輕化」而被提拔者均已逐漸老邁、自然離任外,更重要的是習近平沒有再提拔其他「紅三代」或「太孫黨」進入中央,背後原因可能出於:首先,「太子黨」能在改革開放後迅速晉升,原是中共高層出於維持政治穩定下的破格考量,並不意味這些人有足夠能力(最有名的當推毛澤東之孫毛新宇),習近平在本身權力穩固後,自不願再對這種憑藉「血緣」上位者多所拉拔;其次,中共第一代領導人的「革命偉業」距今已久,他們的子孫輩已愈發不易以先人的功績做為從政跳板,這使得習近平就算有心提拔這群人,也必須考量社會觀感;再則,新一代的政治官僚在中共元老卸任後崛起,例如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等均沒有紅色血統,這些人的子侄輩被稱為「官二代」,對時局的影響力並不亞於「紅二代」,習近平在利益分配時也必須重視這群人的利益;此外,「紅二代」在與習近平相處時,多半希望以較為平行的關係互動,畢竟當年他們的父輩有不少人位階是高於習仲勳的,這使得習近平無法以「俯視」的態度面對他們,遠不如與曾為自己下屬者相處般自在;最後,「太子黨」在意識型態上過於極端,無論是主張重返毛澤東時期配給式經濟的極左派思想,或者試圖在自由市場中憑藉權貴身分牟取個人私利的極右派思想,都與執政者面對的現實環境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