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比起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議題,更應確保在國際社會的臺灣主體性

2023-08-17 05:30

? 人氣

聯合國問題與島內政治動員:災難的開始

20230621-聯合國旗幟。(示意圖,取自Pixabay)
臺灣獨立運動在民主化後的臺灣取得實質影響力,也帶動爭取聯合國代表權的行動。圖為聯合國旗幟。(示意圖,取自Pixabay)

臺灣獨立運動在民主化後的臺灣取得實質影響力,也帶動爭取聯合國代表權的行動。這也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如果爭取加入聯合國只是外交表演或政治表態,至少有許多彈性空間。但扁政府時期通過公投法後,聯合國議題成了全民政治社會運動。不管泛藍或是泛綠,都非常認真地推動與聯合國或臺灣地位相關的無用公投,造成臺灣政治社會動能在這一議題空轉。當時國際局勢,全世界皆將胡錦濤政權視為相對理性的政權,以便強化與中國市場的連結。陳水扁政權把外交當全民運動的結果,給了布希政府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機會,直接抹黑民進黨為麻煩製造者。最終第一次民進黨政權,也因為自身支持者狂熱而陷入分裂,機關算盡,自誤性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蔡英文改以進步勢力重構臺灣認同,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後,這些基進獨派也確實有所反省:思來想去,原來是公投的門檻實在太高了,於是主動下修公投的提案與通過門檻。2018年公投跟統獨有關的只有東奧正名,結果該提案並未通過,而進步派反對的反同婚公投,以及跟日臺外交有關的反「核食」公投,倒是壓倒性地通過。民進黨內,進步勢力為此呼天搶地,教育機構都不得不主動關心起學生的精神健康;在日本,時任外相河野太郎氣憤表示,要把臺灣告到WTO,臺灣也別想加入TPP!實則日本政府也只是藉機作梗:當時安倍政權正在修復與中國關係,本來就沒有打算對臺灣客氣,結果倒讓日本找到藉口修理臺灣。

該次公投雖無聯合國相關提案,修法源頭仍是源自於「公投護臺灣」的想法。最終,對臺灣內政外交造成的傷害,還得等到蔡英文第二任期,才用非公投手段修復完畢。該公投沒刺激到中國,倒是把泛綠陣營在國內外的盟友都整了一輪,搞得最進步、最會拚貿易協定的政府好生尷尬。筆者若是蔡英文,遇到李遠哲管他說什麼,大概也只會氣到表示總統只當到2024年。

總體而言,政府建設臺灣與否,與政府對聯合國代表權的關注,似乎完全成反比。圍繞政治動員而產生的公民投票法,更曾差點給臺灣的內政與外交帶來毀滅性災難。

比「中國法統」更糟糕:被掏空的臺灣文化主體性

制度面而言,加入聯合國需要中南海與華府共同同意。惟新冷戰的當口,臺灣要加入聯合國,可能比美國向中南海輸出麥卡錫主義還困難,得到的利益也越來越虛無。經濟社會層面,加入聯合國固然代表國際組織參與得到拓展,但臺灣也可以透過參加區域組織得到補償,至少一定比加入聯合國簡單很多。例如人權部門,我們簽署兩公約並視同國內法:這個努力雖然不被聯合國承認,我們的人權表現反而比許多聯合國會員國還要好,在西太平洋也是傲視各國。有些人指出臺灣若未加入聯合國,會被隔絕於國際交流之外,但法理臺獨派雖然拒絕這個方案,聯合國在制度上也有觀察員資格,這也完全能滿足臺灣在資訊取得的權利;反而我們推遲成為觀察員的努力,如同蔣介石時期的「漢賊不兩立」,使我們兩頭皆空。最後,另一個法理臺獨派堅持加入聯合國重要原因,在於基於聯合國的集體安全保障,有助於在制度面加強中國侵臺時的非法性。但特別自烏克蘭戰爭後,沒有人會相信聯合國所承諾的集體安全保障,對於新冷戰時代的國家安全,能帶來任何實際利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