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賴清德的「民主大聯盟」出了什麼問題?

2023-08-10 06:20

? 人氣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主導的「民主大聯盟」,已有6位因案或爭議退出選舉。(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主導的「民主大聯盟」,已有6位因案或爭議退出選舉。(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立委選戰尚未正式開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籌組的「民主大聯盟」目前已有6人因爭議事件退選,賴清德日前被問到這個問題時表示,是因為民進黨的標準高於其他政黨,如果這是賴清德真正的心裡話,選民要擔心的是,民進黨對於清廉的標準恐低於一般的社會標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先討論民主大聯盟的成員以前,還是必須正本清源談一下何謂「民主大聯盟」?稍微關心政治者都會記得2016總統大選前蔡英文也曾籌組「進步大聯盟」,這兩個名稱來自「民主進步黨」的聯盟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不論相同與相異,都反映出民進黨的問題。

先從相同處說起,堂堂民進黨為何選舉提名不能以真名示人,而要委身於某某聯盟,講白了就是要調整民進黨的形象、吸引原來對民進黨有疑慮的選民,例如,民進黨宣稱民主大聯盟的目的是秉持「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三大原則,團結社會上更廣泛、更年輕的力量;換句話說,聯盟補強的就是民進黨現階段年輕人支持度不足之處,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民進黨真有不足之處,難道不能從內部進行改革?或是,引進聯盟的外部成員後,民進黨是藉外力來刺激內部進行改造,還是將外力當成裝飾花瓶、利用後就棄如敝屣?

蔡英文的「進步大聯盟」正好成為前例,名為「進步」的潛台詞就是民進黨還不夠進步、或至少可以更進步,進步大聯盟結合新興的進步性政黨時代力量也算理所當然,但這個合作最後決裂收場,民進黨使盡全力攻擊黃國昌和館長主辦的七一六大遊行正是一場漫長告別的終點;諷刺的是,雙方最後爭執的理由並非進步與否,反而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公平與透明原則,外役監制度改革是司法公平與否的最後底限,民進黨在民怨爆發後、終於在七一六後快速修法通過,但吹哨者保護法顯然牽動到執政者的根本利益,所以目前是修法無望。

台灣不夠民主 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的責任大?

即使「進步大聯盟」有浮誇之處,但政策究竟保守還是進步其實是相對的,也確實可以成為政府追求的目標,但所謂的「民主大聯盟」就有名不副實之處;試想,為何在台灣還有必要組「民主大聯盟」,台灣脫離戒嚴已經36年,在解嚴後已經歷七次總統大選、二次政黨輪替的台灣,理想上應該是已到成熟民主或民主深化的階段,如果到現在還欠缺民主、還要大力鼓吹,當然是掌握執政權的民進黨要負首要責任;去年前總統馬英九曾從監督機制淪喪及新聞自由打折扣等多個面向批評台灣已淪為「不自由的民主」,簡言之,也就是雖有選舉、但一黨獨大擁有不受監督、壟斷資源(如最近審計部揭露的前瞻預算分配不均)的特權,國際政治學者亦有認為「不自由的民主」其實已經不能算是民主了,執政的民進黨此刻推「民主大聯盟」,確實是很大的諷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