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是他們百般凌虐的戰俘,半世紀後是他們尊崇敬重的「英雄」──馬侃為何廣受越南民眾緬懷?

2018-08-31 18:51

? 人氣

美國亞利桑那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馬侃在越戰期間被俘,飽受酷刑凌虐的經歷為人所熟知,也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越戰英雄。但戰事終結數十年後,馬侃從當年進攻越南的海軍飛行員,搖身一變成為連結兩國友誼的和平大使,更多次重返故地,贏得越南人民的敬重。馬侃25日因腦癌與世長辭,他的死訊不但躍上越南國營媒體頭條,越南各地民眾也紛紛致哀,一則臉書評論說:「他在美國離世,但鮮花鋪滿了竹帛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竹帛湖(Truc Bach Lake)是什麼地方?正是馬侃(John McCain)1967年駕駛「A-4天鷹式」攻擊機,遭越共擊落之處。半世紀前,馬侃在此成為俘虜;51年後,越南民眾齊聚在這裡,懷念曾經的敵人、如今的朋友。

為過去的敵人獻花

在越南首都河內(Hanoi)的竹帛湖畔,立了一座馬侃的水泥雕像,這座小小的雕像原本是越南政府為了紀念勝仗所建,上面寫著「市民和飛行員抓到了飛行員馬侃」的字樣。但在馬侃過世後這幾天,這個紀錄他被俘屈辱的象徵,卻成了人們遙祭馬侃之處。除了當地居民前往憑弔,美國駐河內大使館也獻上花圈。

這座雕像原本紀念的是越軍擊落美軍戰機,在這幾天卻成為人們悼念馬侃之處。(Ptrump16 @Wikipedia/CC BY-SA 4.0)
這座雕像原本紀念的是越軍擊落美軍戰機,在這幾天卻成為人們悼念馬侃之處。(Ptrump16 @Wikipedia/CC BY-SA 4.0)

在美國大使館,同樣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越南人民前來向馬侃致敬,甚至包括當年的越南老兵。有悼念者稱讚,馬侃是「在兩個宿敵間培養友誼的人」,越南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范平明(Phạm Bình Minh)則在弔唁簿上寫道:「馬侃一直是越戰老兵議員的模範......他帶頭將美越關係正常化,促進了兩國建設性的合作關係,對於撫平戰爭創傷發揮了領導作用。」

此話不假,民主黨的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在1995年與越南恢復外交關係,身為越戰老兵的馬侃舉雙手贊成,前後更訪問越南20餘次。前任越南駐美大使范光榮(Pham Quang Vinh)也肯定馬侃促進美越友好的巨大貢獻,他告訴CNN:「我來對馬侃參議員致上最深切的敬意,他是個偉人、偉大的政治家,也是越南的好朋友。」

來自前典獄長的悼念

成為美越友誼橋樑的馬侃,其實在越南度過了5年半地獄般的戰俘生涯。他被關押在北越惡名昭彰的「火爐監獄」(Hỏa Lò Prison),這座監獄以關押重案要犯與嚴刑拷打聞名,令當時的美軍聞之色變,稱其為「河內希爾頓」(The Hanoi Hilton)。在火爐監獄的日子裡,馬侃忍受越共的刑求拷打,卻不願以太平洋指揮部(USPACOM)司令之子的身份換取提前獲釋,更拒絕提供情報給越共。1973年被釋放後,這段身陷囹圄、飽受折磨的日子仍在馬侃身上留下終身後遺症,他的雙手從此無法高舉過頭。

惡名昭彰的火爐監獄,被當時的美軍稱為「河內希爾頓」。(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惡名昭彰的火爐監獄,被當時的美軍稱為「河內希爾頓」。(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在馬侃被俘期間擔任火爐監獄典獄長,曾負責看守他的陳忠岳(Tran Trong Duyet)回憶道:「他是個堅毅又忠於自身意識形態的人」,退休已久的陳忠岳説,很可惜馬侃沒有被選為美國總統,「如果我還能遇見他,我會像個好朋友一樣,祝他身體安康。」美國駐越南大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認為,兩個曾互為仇敵的國家,如今能發展出如此緊密的關係,馬侃功不可沒。「看看我們在幾十年間走了多遠,這幾乎稱得上是奇蹟。」

美國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年輕時曾在越南戰場被俘,1973年3月獲釋返國(AP)
美國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年輕時曾在越南戰場被俘,1973年3月獲釋返國(AP)

曾經的火爐監獄如今成了監獄博物館,手機訊號無法穿透的厚牆,暗示著這裡禁錮無數靈魂的歷史。在博物館的牆上,掛著一張馬侃受傷被俘時形容憔悴的照片,但就在不遠處,另一張相片裡的是參議員馬侃微笑重訪故地的身影。事實上,馬侃不只一次回到「河內希爾頓」,還曾經在留言簿上留下字句,在這個曾囚禁他、折磨他的地方,馬侃寫道:

Best wishes, John McCain

US Senator Arizona

(獻上最好的祝福,約翰・馬侃 美國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