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前瞻千億豪擲高市,踩上「贏家的咀咒」?

2023-08-02 06:20

? 人氣

運量估計成吹牛比賽,財務難平衡

高雄捷運計劃就有此「潛力」,因為地方政府毫無例外的是在爭取經費時,高估運量與需求、低報造價與營運成本,例如高雄捷運在30年前提出時,預估的運量是每日50萬人次,實際上通車15年後,去年平均日運量只有12.6萬人,疫情前最佳的情況日均量也是18.7萬。再如高雄輕軌,2013年提出計劃時預估每日運量8萬人,但通車幾年下來,去年日均運量只有1.3萬人。為了讓計劃通過、取得補助與預算,運量估計時常變成吹牛比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把運量吹牛吹過頭的現世報就是:承擔虧損。外界看到近3年高雄捷運有盈餘,一定會覺得高捷好棒棒、捷運沒那麼難經營;但這個盈餘其實可以說也是用「作帳」方式得來。高捷原本採BOT,通車不久經營者就受不了,只能移轉給政府經營;而為了降低其負擔,就提早把設施移轉給政府,其實就是讓其不必負擔折舊提列,最後再把累積虧損讓政府吞下,才能產生盈餘。

依照原先的預估,高捷大概要達到每日45萬的運量,才能有盈餘,現在不到20萬卻能有盈餘,原因就在拿掉一些原本該負擔的成本。但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所有的電聯車、機電設施都有使用年限,到了要替換時就要見真章。

有「捷運夢」的縣市,別一腳踩進贏家咀咒中

以經費最高的黃線而言,運量預估是在2028年通車時預估運量15萬,2041年時運量18萬。以高捷平均里程的運量看,這個預測還是過於樂觀,高雄市的公共運輸系統利用率不到1成、民眾的交通習慣等,都不利於運量的提升。

更大的環境與趨勢來看,過去對交通運量、地方發展的預測,時常是假設在人口持續增加、經濟繼續發展之後,運量一直成長增加。但當台灣人口正式進入負成長時代時,寄望隨著時間過去運量持續增加,很可能變成一種奢望,甚至運量可能反而越來越少。「贏家的咀咒」的詮釋中說到:「投資者會因為過於自信、過分樂觀,而作出不理性的、高於市價的投資,於是由贏變成輸」,就是這種寫照。

所以,看到高雄「豪取前瞻千億補助款」時,不必太羨慕,因為可能一腳踩上「贏家的咀咒」中。而那些仍有著「捷運夢」的縣市地方政府,也該再想想、多評估,別一腳踩進贏家咀咒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