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衰退或許要等幾年後?「成長穩定」和「通膨降溫」有助經濟擴張

2023-07-31 12:00

? 人氣

多個因素導致了經濟擴張周期的延長:全球化、勞動力的快速成長以及科技給成本帶來了下行壓力。在人們開始預計通膨會走低的同時,他們也相應地決定了工資和物價水平。油價飆升勢頭逐漸平息,沒有推動更廣泛的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低通膨可自我維持的性質意味著並不太需要通過經濟衰退來壓低通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1981年以來的四次經濟擴張時長從六年到近11年不等。這幾次擴張通常以某種形式的金融崩潰而結束,而不是通貨膨脹,例如2001年的科技泡沫破裂,或者2007年的住房和房貸泡沫破裂。

2020年2月結束的經濟擴張持續了11年,創下紀錄,這次經濟擴張的結束比較特殊,不是因為通貨膨脹或金融危機,而是新冠疫情和封控。如果不是疫情,擴張可能仍在繼續。


 

那麼,當前的周期是與1981年前的較短周期更為相似,還是與1981年後的較長周期更為相似呢?如果是類似後者,好消息是過去導致金融崩潰的脆弱性和失衡現在似乎不存在了。金融系統挺過了2020年初疫情時的停擺。

利率上升通常會導致一些不可預見的金融緊縮。這一次,升息在今年早些時候擊垮了三家地區性銀行。但到目前為止,危機的蔓延有限,對銀行貸款的打擊似乎也不大。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經濟學家們在本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利率上升的大部分風險已經被聯準會或銀行通過購買國債所消化吸收。國債價格隨著收益率上升而下跌。好消息是,「聯準會擁有應對銀行系統突發壓力所需要的授權、各種工具、敏銳的覺察力、相關數據以及經驗」。

一個貌似合理的理由是:今非昔比

從表面上看,當前的經濟周期很像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周期:經濟過熱並飽受通膨困擾。美國6月份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類別的核心CPI上漲4.8%,是聯準會2%通膨目標的兩倍多。

聯準會在1984年和1994年實現軟著陸時,失業率遠高於如今的3.6%,當時工資也在溫和成長。換言之,彼時勞動力市場並沒有過熱。相比之下,正如鮑威爾所指出的,現在的勞動力需求仍然遠高於供應。

聯準會從未在通膨遠高於其目標、勞動力市場如此過熱的情況下讓經濟實現過軟著陸。

但有一種可信的說法認為,這次的情況有所不同。過去的通膨通常是由需求過剩引起的。而這一次,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出現的供應受阻,其中包括貨物、運輸、大宗商品和勞動力的擾亂,才是引發通膨的更主要的原因。

供應正在恢復。先前因半導體短缺而受到干擾的汽車生產在今年大幅成長。在第二季度按年化率計算猛增了20%。這使得企業能夠大幅增加設備投資,儘管設備價格兩年來首次下降。

對勞動力的強勁需求與供應激增相輔相成:目前的就業參與率高於衰退之前的通常水準;就業參與率指在25-54歲人口中,工作或找工作的人口所佔比率。

與此同時,儘管勞動力市場緊俏,但薪資水準尚未出現明顯的螺旋式上升。與1981年之前不同的是,公眾對通膨的長期預期保持穩定,約為2%-3%。

不利的一面是,過去幾十年令成本受到抑制的結構性因素已發生逆轉: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保護主義,全球化已出現了逆流,人口老齡化削弱了勞動力的成長。也許人工智慧(AI)將會提高生產力,但就目前而言,這還純屬假設。

這些因素意味著,即使聯準會在未來一年裡在不扼殺美國經濟的情況下降低了通膨,也不能保證暫時免於陷入衰退的情況會持續下去。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