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中日韓的探戈之舞─3國FTA會議

2024-05-29 06:20

? 人氣

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將於5月27日登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6日乘坐包機抵達首爾,並與南韓總統尹錫悅會面。(AP)

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將於5月27日登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6日乘坐包機抵達首爾,並與南韓總統尹錫悅會面。(AP)

本周一(27日)中日韓3國領導人看似為了「中日韓FTA」事宜在首爾舉行會議,少了一點在中美競爭格局下的針鋒相對,雖然不乏「棉裡針」,但3國領導人不斷強調、多次使用的了「三國合作」,倒顯得一派「和樂融融」,原因很簡單」:3國各有所需與所求,FTA反倒不是主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和韓國總統尹錫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周在首爾會面,主題之一就是作為重啟3國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高峰會,上次3國FTA的談判是在2019年,中斷4年半後重啟,雖然談不上什麼具體成果、甚至距離3國FTA的達陣更是遙遠,但單是峰會本身,就堪稱是一個成果。

畢竟,在這幾年日益加劇、以中美為主體的地緣政治角力與鬥爭下,情勢不同過往,而日韓無庸置疑的是美國的鐵桿支持者。去年G7峰會邀請韓國參加,峰會聲明就是劍指中國的「經濟脅迫」;而上周的G7財長會議則是劍指中國的「產能過剩」,時隔1日,日本就在首爾與中國大談「三國合作」。

其實,中日韓3國FTA幾乎可說是「上古時代」、早已過時效的事了。首次提出3國FTA是在2002年,朱鎔基、小泉純一郎、金大中等在3國領導人會議上決定開始研究規劃上構想,2012年啟動談判,到2019年7月舉行第16輪談判後即陷入停滯,也因此這次重啟談判被視為對3國經濟合作與深化的正向訊號。

從經貿的客觀情勢上來看,中日韓FTA已無太大的重要性與意義了,原因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這個號稱全球最大的區域經貿組織已經在2022年初生效上路,會員國除了東協10國外,還有中、日、韓、紐、澳,亞洲重要經濟體中,就是台灣與印度不在其中。此外,中韓之間亦有FTA存在。

雖然有人認為RCEP是以商品為主、「層次較低」的自由貿易協定,但畢竟還是一個FTA,且大部份商品都涵蓋其中,中日韓3國已經同在RCEP中了,另外再談一個3國FTA,就顯得不是那麼必要。2019年之後談判停滯,除了之後的疫情等因素外,RCEP在2019年11月完成談判,應該也是原因之一,因為有了RCEP,3國FTA就顯得沒急迫性、甚至沒必要了。

但3國還是決定重啟FTA,而且較去年中日韓3國外長會議最後聯合聲明、記者會都難產的結果,這次「進步不少」、有聯合聲明與記者會,除了承諾儘速推動3國FTA外,更強調了定期舉行三國領導人和部長級會議的必要性;對可能有某一方會有不同意見者,就讓其各說各話:如日韓強調的朝鮮半島無核化、日方說的「試圖改變現狀的行為都不應該被允許」(意指台海)、中方的「妥善管控分歧,顧及核心利益」,算是三方都表現出為改善關係而妥協的姿態。

從某個觀點來看,重啟(或說恢復)3國FTA,是讓3國間多一個從領導人到部長級、事務官等互動、交流、溝通的平台,現實情勢是3國間的經貿與安全關係密切、現在的經濟情勢也不佳,彼此對對方都有需求。

對日韓而言,雖然近年情勢讓對中貿易額減少,但再怎麼說,他們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度都還是在2成左右、中國也是日韓最大的貿易國,無論中美如何對峙,未來也不可能放棄中國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與進口市場,同時希望藉此在經貿安全上(如國營補貼項目)得到中方回應。對中國而言,拉近與拉緊日韓,既對先進技術來源與供應鏈有助益,又可降低國際經貿邊緣化風險。

有人會以探戈比喻外交與政治,雙方「你退我進」、「我進你退」要能配合得宜,否則就要碰撞出事。值此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競逐加劇之時,中日韓重啟FTA,還是有其作用與意義,而且經貿意義可能是最不重要、最不起眼的一項。也希望各方參與者跳好探戈,別碰撞出事、踩了對方腳。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