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觀點:美國提供Link-22戰術數據鏈路系統的意義

2023-06-28 06:20

? 人氣

俄烏戰爭開始後,雖然烏克蘭武裝部隊不具備駕馭高科技戰爭的能力,但依託美國與西方強大的C4ISR系統支援,使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局部戰場上從未喪失對俄軍的態勢感知能力。甚至有報導指出,美軍在歐洲的情報和監聽部門透過對俄軍通訊系統的監聽與分析,找到俄軍的位置後,就透過「星鏈」(Starlink)系統將情報經由烏克蘭指揮單位,轉發到前線烏克蘭部隊的導航地圖上,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小時,然後由距離目標最近的烏克蘭作戰單位發動攻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3年6月25日,頓內次克前線的烏克蘭裝甲兵。(美聯社)
2023年6月25日,頓內次克前線的烏克蘭裝甲兵。(資料照,美聯社)

此種模式已引起中共的擔憂,認為這是「美軍正在試驗使用的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系統」,以便將「資料通過安全網路傳遞給任何地點的部隊」,是「五角大樓領導層設想的支持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近鄰面對威脅進行潛在戰鬥的方式」;認為美國已在這次俄烏戰爭中,「通過情報支援深度介入區域軍事衝突,實現美軍軍事體系直接參與軍事對抗,卻不必直接動用美軍兵力的能力」。

在國軍獲得Link-22後,在技術上已經有可能大幅提升國軍與美軍之間的通訊、資料互通和作戰協調能力,使美國可以把在烏克蘭戰場上獲得成功的模式,複製到日後的台海戰場中;且情資分享的數量更多、幅度更大,也更即時。

若日後中共武力犯臺,美軍理論上可透過LINK-22,將美國、甚至盟國監偵系統所搜獲的共軍動態,經過一定的規則篩選後,即時分享給國軍;甚至運用美軍先進的自動化決策系統,提供接戰順序建議給國軍,實現「美軍軍事體系直接參與軍事對抗」的場景。

換言之,原本在共軍犯臺的第一波「聯合火力打擊」後,國軍現有可執行長距離搜索的雷達很可能不保,使國軍縱使有射程超過一百、甚至三百公里的反艦飛彈,卻可能因為沒有長距離雷達提供指引,使有效打擊距離大幅降低到不足60公里。若能經由LINK-22,獲得美軍在情報與決策上的即時分享,國軍就可在自身的遠程雷達無法運作時,仍可以對分散在臺灣各地與周邊的中遠程火力打擊單位,提供共軍重要海空目標的位置訊息,並發動協調一致的攻擊。大幅提升國軍C4ISR系統,甚至整個防衛作戰的韌性。

北約放寬移轉敏感技術與裝備的輸臺限制

國軍獲得LINK-22的另一層意義,是北約各國放寬移轉敏感技術或裝備給中華民國。

Link-22是包括美國在內、7個北約國家共同合作的結果,某些關鍵技術甚至是來自德國;後者以往在武器與敏感技術輸臺的態度上,是歐洲各國最嚴格的,甚至連出口衝鋒槍給我國警方都高度保留。如今美國同意協助我方將Link-16升級為Link-22,就代表包括德國在內的其他北約國家,都已同意移轉相關技術或關鍵零組件給我方。

此例一開,未來北約國家極可能放寬對輸臺裝備技術的管制;特別是新一代精密武器開發成本愈來愈高,使得許多先進的武器系統,例如F-35戰機等,多採跨國合作的方式,產權並非全部屬於美國,使我方常被排除在買家名單外。因此Link-22的成功輸臺,是否代表中華民國日後取得北約國家所產製的關鍵、精密零組件,或技術移轉的空間大幅放寬,就格外值得期待。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本文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