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中國對付美國的雙軌策略

2023-06-12 07:00

? 人氣

美國在這場競爭中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中共的言行不一。言行不一必定造成競爭中不按照游戲規則即國際法行事。缺乏最起碼的信任。要知道,在中國的軍艦冒險地阻擋美國「鐘雲」號驅逐艦過航台灣海峽、險些發生碰撞的第二天,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在正經八百地強調, 中美激烈沖突對抗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又如,習近平在2015年向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承諾,中國不會在南海的島嶼軍事化--而這恰恰是它此後一直在做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挑戰之二,就是中國認定它用灰色手段攔截美軍的軍機和軍艦,能使得美國在該地區巡航時束手無策,最後也許放棄或者減少在該地區的存在。而在使用這種手段的同時,中方一改以前的不成文的規則,譬如把台灣海峽不再看成是國際水域,而是中國領土的範圍。

要指出的是,在採用硬的手段的工具箱中,中國還有王牌沒出呢。可以想見,隨著中國人工智能在軍事上的成熟應用,今後可能攔截美國軍艦和軍機的就是無人機、無人艇了,而且用多艘對付美國的一艘。

或者,把俄羅斯在太平洋的軍事力量組合起來,共同對付美國的定期巡邏。最近北京已跟俄空軍進行了第6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威嚇日本,這已經顯示了其苗頭。

挑戰之三,中方將用切香腸的方式,不斷強化對台灣的軍事壓力。現在,中國的軍用飛機和船只定期穿越中間線,每天多達10次。北京這個行為盡管不是直接針對美國,但是,由於美國對台灣的義務,使得美國也處於疲於應對狀態。

為了維護在台灣海峽現狀,美國目前依然在尋找對策,譬如,不僅動員Aukus國家,而且要把在歐洲大陸的北約國家一起拉入保衛亞太地區(包括台灣海峽)航行的自由。盡管歐洲大陸國家如德國有意願加入南海的巡航,但更令美國擔心的是,歐洲大陸的人對台灣海峽兩岸的和平並非像美國那樣當作切身利益看待。德國已決定在明年的軍艦去中國南海進行航行自由演習,但對穿越台灣海峽的問題上避免表態,更有像法國那樣,公開表示,根本不想把台灣地區當作自己關心的事來處理。 而法國人的態度多少也體現了歐洲大陸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而這樣,給北京感覺,其指責美國在台灣海峽執行的「自己的海洋法」而不是國際法,似乎更是得到了依據。

當然,美國似乎很希望通過跟北京建立直線聯繫(包括軍界的直線電話),來緩和這種局面。但是如同上面提到的北京的「軟硬結合」的手段,北京現在表面上不反對跟美國對話,但是在所謂的「核心利益」上,習近平將強化灰色的、硬的手段的使用,從而逼迫美國就範。

總之,在地域軍事外交競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能否在到明年美國大選前應對好中國的挑戰,將對太平洋西岸的安全格局有著直接的影響。 而中國在太平洋西岸的就主導權的不顧於自身安全的競爭,是一種危險的競爭,弄不好就會導致中美雙方走火。

*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車埕村。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