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高愛倫—書寫人生百味

2023-06-09 05:50

? 人氣

資深影劇記者高愛倫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聊她的筆耕之樂和對人生百味的體悟。(作者提供)

資深影劇記者高愛倫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聊她的筆耕之樂和對人生百味的體悟。(作者提供)

十多年記者生涯中,我跑的多是政治新聞,只代過一次影劇線的班—採訪張惠妹。那時阿妹的名氣還不算如日中天,但已經很紅,我和一群完全不認識的影劇記者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看到阿妹現身,眾人一擁而上,七嘴八舌地問明星各種問題–都是很個人的問題:戀情、服裝造型、心情、身材…,我好奇地擠在人群中,覺得自己笨笨的,不知該問什麼好,多年以後,約到影劇線大前輩–曾經歷民生報、大成報、星報的資深影劇記者和總編輯高愛倫,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她,面對注重隱私和形象的大明星,如何問出好問題?眾所周知,她是巨星林青霞的好朋友,她是如何獲得巨星的信任,成為好友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愛倫從影劇線工作退休後,積極筆耕,五年內出了四本書,還寫專欄文章,字裡行間都是對人生百態的體悟和練達,最新的一本出版了三個月仍在暢銷榜上;翻開扉頁,一連四個明星為她寫序:李烈、郎祖筠、謝盈萱、邱澤,可見她和藝人的好交情。她笑著說,自己喜歡和人接觸,願意花時間了解受訪者,希望寫出影劇新聞的深度和文化;有些記者從影劇線退下來後,上節目講藝人隱私、賺通告費,不過她總是以「記性不好」婉拒,也不跟藝人主動來往,「越是知名度高的,我越不主動找。」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高愛倫(約45分鐘)

與大明星為友的三不:不八卦、不主動、不攀附

她舉了個例子:影劇圈有三個「妹」—張艾嘉是小妹兒、彭雪芬是妹妹(發音:美眉)、呂㛢菱叫小妹,某日接到妹妹的電話,說小妹兒回來了,一起吃飯吧,高愛倫忙說自己穿得跟叫化子一樣,不行。妹妹回她:妳每天嘛都穿得跟叫化子一樣啊!(笑~

「我們之間在一起是非常自在的,可是我們聯絡的密度並不高,她們找我我很開心,但我永遠是被動的。」

「我也不會主動找青霞,幾年前去香港,林青霞得知後立刻說好,請司機來接我,那是我第一次坐勞斯萊斯…」。

她形容自己有個「林青霞障礙」。

在民生報服務時,總是向人介紹:「我是民生報高愛倫」,某日她想:難道我的全名是六個字「民生報高愛倫」?我是誰?

高愛倫是許多明星藝人感到信任的朋友。(高愛倫提供)
高愛倫是許多明星藝人感到信任的朋友。(高愛倫提供)

出第一本書時,林青霞為她寫序,內容像是爆料一樣,讓人讀來覺得她們是很親密的朋友,林青霞問她,這樣寫會不會不好?書出版以後,更多人稱她「林青霞的好朋友」,使得相同的問題又浮現腦海:「我的全名是『林青霞好朋友』?」覺得好像又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她說:「名字跟青霞連在一起是我沾光,但我是性格獨立的人,希望自己只是『高愛倫』而已」。

她的書曾經有七大明星為她寫序,最新的這本只找了四位,發表會也沒有邀約藝人朋友。「他們愛我、支持我,但我希望外界聚焦,我只是個生產文字作品的人,不想攀附。」

五年內出了四本書,本本熱賣,這絕對不是攀附而來,高愛倫就是高愛倫,如今是位多產作家。她的書並非什麼心靈雞湯,而往往是敲醒人的警鐘,一語驚醒為各種情緒所苦的讀者。

走出婚變低谷 從訓練自己「笑」開始

哪裡來這麼多靈感呢?高愛倫形容自己生活太單純,從小在幸福家庭長大,生命中除了一次重大婚姻挫折以外,沒經過什麼大風大浪。「可是我自認有一顆很高的同理心,聽了很多人的故事;我交朋友,一定要面對面、眼睛看眼睛的交談,非要看著你才能說話。我最大的財富就是在健康的家庭長大,父母兄姊給了我豐富的愛,在愛裡成長,會內化成重要的能量,發生了什麼事,不容易糾結。」

「四十歲之前,我不知道世間有不好的人與事,後來婚姻失敗也曾摔得厲害,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來,復原期也比較長…。」

高愛倫原本是個陽光的人,受重挫時在大成報擔任總編輯,花了長達七、八年時間才走出來,當時她問自己怎麼會變成這樣?要這樣繼續下去嗎?「我要改變。」

曾經婚姻受挫,後來覓得良緣的高愛倫與另一半。(高愛倫提供)
曾經婚姻受挫,後來覓得良緣的高愛倫與另一半。(高愛倫提供)

她意識到花這麼長時間憂傷,結果就是活不下去或必需痊癒,既然如此,為何不讓自己早點恢復健康?「我本來完全不笑,但我決定出門上班前,在穿衣鏡前訓練自己微笑,直到微笑成為自然、笑讓我非常舒服…。」

經歷了這一切,她現在鼓勵任何人在挫折中能在兩年內走出來。「你可以怨天尤人,但兩年後你必須自己站起來。生命誠可貴,過了這個時間其實已經不是對方,而是自己在傷害自己了。失婚者很多,有次我笑說,你怎麼離婚一次像離婚十次?」

委屈像道隔夜菜 不僅吃還大火快炒!

她把書名取作《委屈是一道隔夜菜》,覺得大家一看就懂,還很精闢地分析,人們遭逢挫折時會不停重複這個傷害,不論朋友多麼安慰陪伴,如果自己不轉念,就像在吃隔夜菜。「不但吃,還端出來大火快炒,不斷提醒別人:我受傷了、這件事有哪幾個加害人、我被迫害…。我自己曾經有這過程,發現自己根本不想忘記這個不愉快,對朋友一直講;不是在傾訴委屈,而是提醒自己不能忘記這件事、這個傷害。這是一種痛樂並存,如果不常去提這件事,我會忘了我的痛苦,可能以前的快樂也不存在了。」

「傷口不要重複揭,傷心不要重複談,重複才是傷之最。」這段話在書中以粗體提醒著讀者,自傷甚過他傷。

後來她很有決心地不再談自己的事,交新朋友。因為如果跟老朋友在一起,對方一看你的眼神就知道你又在煩什麼,然而如果在陌生、安全的環境,認識完全陌生的人,可以找看對眼的同性,除了交到新朋友,還可以轉換心情。「面對新朋友,舊事往往當下不存在,而被療癒了,我很鼓勵大家交新朋友。」

高愛倫曾經以為她書寫的都非常女性,後來發現,很多問題兩性都有。其中還包括忘不了過去,對自己過去的光環上癮、戀棧自己過去的輝煌,導致得不斷去証實自己沒有被邊緣化、被社會冷落。

五年寫了四本書,高愛倫的分享會吸引了很多讀者到場。(高愛倫提供)
五年寫了四本書,高愛倫的分享會吸引了很多讀者到場。(高愛倫提供)

「人每天都要歸零。不是總編輯又如何?所有的權力都只是為了把當時的責任完成。離開,就代表所有事情都不存在。」

看遍人生百態、對很多放不下的事已然通透的她勸讀者: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狀況,應該讓生命更有趣,而不是只有一種標準。「這需要轉念。不開心,你就去照照鏡子,自問為何不開心?為何那麼介意?可否換一個角度想這件事?每件事可能有十個版本,你永遠不要去選最壞的版本,但性格決定命運,悲情的人都會選那個最不好的版本。如果不能轉念,旁人的陪伴與安慰都是有限的。」

也是憂鬱症患者 就醫服藥是必需

可是我卻從書中發現她竟然也是憂鬱症患者。高愛倫說,樂觀的人也可能被憂鬱症找上,憂鬱症發生的原因大概有三類:生理性–身體缺乏某種元素,或心理性–很多心理障礙無法克服、不論再小的事都用負面註解;以及環境因素–如,因為某個特別不喜歡的人或事而感到處處不自在,也可能導致憂鬱症。她是因為生理因素有憂鬱症,生理上生病了。當補充血清素以後,狀況便改善。「我的運氣好,有人必需不斷換藥,也有很多人終生服藥;一定要有病識感,當心理狀態不舒服,一定要看醫生,由醫生分析病因、開藥,絕對不能擅自停藥。相對於有人出現幻覺幻聽而不自知,當我有很壞的念頭時,我有病識感、會求救。看醫生吃藥絕對是必需,要聽醫生的話,絕對不亂停藥!」

書寫是她的生活重心,多年來從手寫、家裡堆滿寫字的紙,到用電腦、手機寫作,隨時可寫、喜歡寫,高愛倫說,書寫讓人思路清楚。她知道自己的寫作生涯起步得晚,自認為是生活實踐家,不會走文學的路。「我的生活中擁有極大的快樂,也曾有過極大的痛苦,希望自己的經歷能提點跌跌撞撞過的人們,理解人們在摔跤時需要什麼。」

高愛倫說,要在小事中找快樂。(高愛倫提供)
高愛倫說,要在小事中找快樂。(高愛倫提供)

本本賣得好,新書發表會時,出版社總編輯已經在問她下一個寫作計畫。「寫作對我來講有療癒作用,可以用寫作看人生、看與人的關係。我跟人應對格外用心,同理別人的挫折;寫作也需要大量吸收,所以我鼓勵閱讀,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喜歡閱讀,我還組了個『唯有讀書不會輸』群組!」她笑著說。

拍照時,攝影師常說她還沒開始照就在笑,「從小事找快樂!微笑、快樂的生活就是最好的風水!訴苦、越訴越苦!開心是個奇怪的能量,會在你腦海產生某種記憶,吸引好的東西…」。這次訪問就在我們的咯咯笑聲中結束~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高愛倫(約45分鐘)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