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最後的呼籲—備戰是「必」戰,不是「避」戰

2023-05-06 07:10

? 人氣

台灣備戰避戰思維的時空錯亂

「時空錯亂」的意思是思考和判斷不考慮實際情況,不做具體分析。而是脫離脈絡的抽象論述。以為「備戰」+「避戰」=和平,有如抽象數學公式X+Y=Z那麽明顯和簡單。將一些書本上學來的理論,待之如不論古今中外,一體適用的普世原則。在我看來,具體分析以「備戰避戰」應對兩岸關係的錯誤至少有二:(1)罔顧兩岸實力落差的現實;(2)好像戰爭已然發生,或至少是幾乎必然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實力失衡的事實

台灣的好戰派當然比什麽人都了解兩岸實力的差距。問題在和戰策略的抽象論述中,與具體現實的了解脫勾。有似兩條「互不隸屬」的平行的思維。

「戰爭永運不能孤立的對待,而永遠是政策的工具......只有這樣看,才能理解戰爭必須因引發它的動機及環境的不同,而有分別。」(克羅塞維玆)。既然是兵聖的名言,我以前也深信不疑。等到我了解這是以暴力為合理手段的前提做出的結論,我最多給它50%的效力。我更認為以戰避戰的策略剛好是實現台海真正和平的「政策」的錯誤「工具」。

克羅塞維玆也曾指出:有時候使戰爭不至於發生的情況是:想戰爭的一方或雙方沒有勝算的把握或是代價太高。這幾乎是常識。重要的是:他又同時強調:實際狀況不會是按照戰爭的邏輯和理論演出。歷史上實力懸殊的兩方捲入戰爭的陷阱也是所在多有。台灣一些好戰派了解了前段,卻忘記了後段的警告。例如,蔡英文在外國記者採訪時說過:台海如果發生戰爭,期待各國援助。但更重要的是,要將台灣打造成為中共出兵必須付出無法承受的巨大代價。這是「備戰/避戰」一脈相承的錯誤。不僅如此,現代戰爭(尤其是核戰)裡,「攻擊」「防御」的觀念有時候很難劃分。也許對岸的武統派正在思考:等到台灣整個變成幾乎無法處理的「地雷島」,不如先下手為強?希望我的推論是錯的。

(2)「和平未到最後關頭」

反對使用暴力和戰爭的手段解決矛盾,不是像有些好戰分子所說的投降和懦弱的表現。我想有兩個情況之下,我們不應譴責以必要的暴力對付暴力:1.生不如死。例如面對類似納粹的種族滅絕政策。2.面對生命明顯而急迫的威脅合理正當的自衛。但是,兩岸關係絕對沒有這兩種情況。

到目前為止,大陸對兩岸解決矛盾衝突的基本方針是和平。很多人認為這只是統戰的騙術。我看這不過是將異中求同,尋求合作的態度,加上武斷的煽情而已。騙術之說,好像是自己心理的投射。「和平以維持現狀」,或「一中各表」,由中共的眼光看來,難道不像騙術?所以,在現實的大環境下要走的道路,不是毫無基礎的「不求戰」(不然呢?),也不是只有實際發生才能驗證的「不畏戰」,更不是誤以為戰爭是合理有效的策略的「備戰避戰」。反之,要以和平的心態及努力,壯大兩岸都不是鐵板一塊的和平解決兩岸矛盾的勢力和聲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