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最後的呼籲—備戰是「必」戰,不是「避」戰

2023-05-06 07:10

? 人氣

3.  真正持久的和平不是避戰的消極寧靜,而是創造穩定和平的新現實。兩岸的好戰派同時必須了解:和平不只是安靜,不只是安定;和平不是天生,而是人為;和平不是賜予,而是追求;和平不會是自發,而是創造;和平不是順服,而是共榮。不要將思維和想象局限在必須備戰,祈求安寧,安於現狀,容忍矛盾。要從消除矛盾,超越現狀,達到不用暴力支撐的和平。經由真誠的理解,傾聽,對話,超越,不會引發衝突和戰爭,也才是真正避戰,止戰,免戰,去戰的正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3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克里姆林宮的簽字儀式上握手。(美聯社)
2023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克里姆林宮的簽字儀式上握手。(資料照,美聯社)

而對台灣的好戰派常常的挑釁,也許有必要連帶說幾句:為什麽不譴責俄羅斯或中共?如果大國輕率訴諸戰爭,當然應該批判。但是,不能不經具體分析個案矛盾的本質。従和平運動的角度看:自己不願放棄暴力,卻只會向對方作高調的道德譴責,最多是發泄情緒,其實不過是另一種語言暴力。它與戰爭的物理暴力效果相似,對解決矛盾和衝突沒有任何幫助。

備戰從來沒有真正避免戰爭

備戰及使用武力威嚇,只有引起反備戰的軍備競賽。不論你喜不喜歡,1996至1997年的台海危機,美國以兩艘航母出現台海「避戰」,刺激了中共全力發展高新科技的軍事能力。事實證明:近幾年來中國的崛起,導致美國加強它對中國的各種制裁和威嚇。但是,中國已經戮力備戰數十年,才有外長秦剛「美國要中國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中國辦不到」的評論。這就是「備戰」將會導致 「必戰」的危險所在。

強國的備戰

從近代像美蘇英德法的備戰經驗而言,他們無日不在備戰,但從來不在避戰。美國是備戰最充分的國家,但建國以來經歷兩百多場戰爭。俄國及蘇聯前身也是天天備戰,它以前對東歐,近年來對阿富汗,敘利亞,烏克蘭何時避戰?。大英帝國何時不是以備戰侵略成就數百年的殖民歷史?現在英國雖然已經沒落為二流國家,以備戰養戰的積習卻從未改變(福柯蘭島,伊拉克,巴爾幹)。再以法德而論,遠的拿破侖戰爭且不去說它。兩次大戰前後,兩國何時沒有備戰以求避戰。除了國聯,裁軍運動也是失敗。直到二戰之後,徹底翻轉戰爭對抗的思維,從媒鐵合作開始,至少在兩國之間,超越了必戰的魔咒,創造了和平的新現實。雖然法國仍然逃不出備戰避戰的邏輯(越南,阿爾及利亞,馬利等),至少如今據研究的報導:德國人認為任何與法國人之間的矛盾,使用戰爭手段簡直是不可思議!

以色列及阿拉伯的備戰

大國的備戰重來不是為了「避戰」,小國又是如何?有人喜歡將台灣類比以色列,我們姑且以之為例。以色列自獨立建國前後以來,天天備戰。這不代表絕大多數以色列人民不渴望和平。但是「備戰」的邏輯促使以色列在1967年突襲埃及,約旦,敘利亞。此後以色列雖然認定主要是埃及沒有能力及膽量對以色列發動戰爭,但是從來沒有鬆懈備戰。而事實上,埃及従「六日戰爭」失敗之後,即刻為了復仇而備戰。在1973年,明知最終會戰不過以色列,仍然孤注一擲,發動「瀆罪日」戰爭。所以,中小國的備戰也是「必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