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毅觀點:經濟滯脹與經濟智障,以美國聯準會與日本銀行為例

2023-05-01 07:10

? 人氣

以最近的實例來看,美國聯準會用高強度的緊縮貨幣政策來處理供給面所引起的通膨問題,確實是不盡理想(雖然近期有趨緩的跡象),甚至雪上加霜,經濟放緩,通膨亦無事前預期的快速與大幅滑落的效應(況且有多少是因緊縮貨幣政策的作用仍有待商確)。目前通膨壓力緩和,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得歸功於近幾個月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有趨緩的現象,這也就是筆者文章一開始提及的論點:此次通膨,必須要從供給面著手來解決。事實證明過去一年多來美國的暴力升息,對於解決通膨沒有明顯地助益,此舉更造成美國銀行體系因升息而動盪,甚至製造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例如近期美國發生的銀行體系動盪,像是矽谷銀行和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接二連三的倒閉,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不當去操弄貨幣政策所衍生出更麻煩的問題,讓銀行帳上產生大量未實現的虧損,導致信心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全世界的政府都大同小異,知道當實體經濟,更精準來說是股市與房市,已經太依賴這種用錢堆積出的繁榮假像時,為了選舉與選票,肯定不可能輕易放開政治黑手,亦即利用政治力無上限來干預央行。總之,升息必須循序漸進,絕不可恣意妄為,或為了交差了事而升息。已故的經濟大師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經倡議貨幣供給量每年固定在一定的K%(雖然此建議終究沒有得到廣泛的迴響),就是因為以他為首的貨幣學派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工具的威力太強,無遠弗屆,不能讓央行官員們任意啟動,不然經濟動盪的機率將會大幅升高,這也是為什麼央行需要賦予獨立地位的原因。貨幣政策表面上看似操作簡單(調升、調降利率),但背後的邏輯有其高度專業性,因為經濟運行複雜與金融市場走勢千變萬化,除了需要充分判讀經濟資料外(科學部分),更需要擁有豐富的經驗來做決策,才能做出合適的政策決定。

再來看太平洋的另一端,同樣也是屬於先進已開發經濟體的日本央行的例子。日本銀行(日銀)黑田東彥總裁終於在今年4月卸下任期長達10年的職位,結束了橫跨三個日本政權的任期 (已故的安倍晉三總理、菅義偉總理與現任的岸田文雄總理)。2012年底安倍總理第二次重掌政權,不同於2006年短短一年內就以執政失敗下台作為收場,第二次上台的安倍總理,以雄心勃勃的姿態,迫切地想讓陷入失落近三十年的日本經濟,重新點燃冷卻已久的經濟引擎,積極地推出所謂的三支箭政策,其中超寬鬆的貨幣政策 (背後的簡單邏輯就是無限量的印鈔,將日圓弱化,藉以提升日本出口的競爭力,同時製造「成本推升的通膨」,希望把陷入通縮泥沼的日本經濟拉出來),是所謂「安倍經濟學」關注的重點。雖然日銀表面上還能維持獨立的執行政策地位 (在從事貨幣政策時,不受任何政治的干擾),但為了要執行此政策,主政者必須要能掌控日銀,讓日銀主動配合政府施政。這時安倍總理找到「能聽話」日本官僚體系出身的黑田總裁,從此擔任長達十年的日銀總裁。在2013-2023年任期間,黑田總裁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像日劇派遣女醫X裡的醫生對有權力的院長上司,只會說「御意」 (就是下對上遵命的意思),對於執政當局的要求,主動與被動的附和,毫無拒絕之力。所謂貨幣政策決策委員會也只是虛設,採行大家長式的決策模式,只要事前上頭(安倍總理+黑田總裁)決定好方向,委員成員們就是配合演出(其實這也是絕大多數亞洲國家的決策模式,所以不令人意外),讓寬鬆貨幣政策能不斷地持續下去,這一切就是安倍政權意志的執行。黑田總裁更將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操弄到極致,層出不窮地推出各種花樣與玩法,其中更實施殖利率曲線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 YCC)。簡單來說,就是日銀預先設定國債收益率的浮動空間,當收益率突破上限的時候,央行就積極地透過買債來制止利率上升,通過壓制市場利率上升,日銀希望平抑資金成本,來活化經濟動能,讓已陷入通縮的日本經濟,產生物價上升的現象。總之,YCC的目的就是讓日本貨幣環境持續寬鬆下去,除了讓日本有「通膨」外,更能讓執政者繼續舉債與維持政府支出,同時又讓債臺高築的日本,龐大利息支付的壓力,暫時得到喘息的空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