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毅觀點:經濟滯脹與經濟智障,以美國聯準會與日本銀行為例

2023-05-01 07:10

? 人氣

圖2 成本推升的通膨(作者提供)
圖2 成本推升的通膨(作者提供)

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帶來的危害,非但無法有效解決通膨問題,更讓經濟衰退、失業人口進一步上升,形成惡性循環,加重停滯性通膨的嚴峻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供給面衝擊經濟造成可能出現滯脹的現象:由圖2來看,假設經濟仍然處於均衡a 點。當經濟碰到負面供給衝擊(例如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漲或因新冠疫情而導致供應斷鏈等),會讓短期總供給曲線往左移 (短期總供給曲線1移到短期總供給曲線2),因而產生成本推升通膨壓力區(紅圈:供給<需求),此時市場會因供給需求失衡,也會啟動調整機制。整個過程結束後,新的均衡b點會因供給減少而產生,同樣也會看到更高的物價(P*上升到P1),但也讓產出(GDP)陷入減少的窘境(Y*到Y1),形成棘手的滯脹問題。

用錯政策加劇滯脹的態勢: 這時如果再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例如調升政策利率)控制通膨,總需求曲線會往左移動 (總需求曲線1移到總需求曲線2),理論上,物價會從P1降到P2。但如果想要持續減緩通膨壓力,就得加快透過升息的次數來達到所預期的作用。此時物價就會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但確定的是經濟動能因為升息一定會接二連三受到負面的衝擊,導致產出持續減少 (從Y1往Y2方向移動),甚至大幅萎縮,失業率也會不斷的上升。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為解決當前高物價所帶來的危害,犧牲掉一些經濟活動與勞動市場的動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是「必要之惡」。不過,如果真的能解決通膨問題,筆者也許同意就讓這個必要之惡持續下去。但結果並非如此,要知道透過降息的手段,除了需求端會受到衝擊外,供給也勢必會受到影響。試想央行會不會因為從事緊縮的貨幣政策,總供給曲線也繼續往左移動呢?事實上,根據一些經濟學術期刊論文確實有發現利率與企業成本是呈正向關係,高利率等於製造成本上漲,此時企業得調整經營與生產成本,供給當然就可能減少,這就是總供給曲線可能會因升息而繼續往左移(推升物價),這才是貨幣政策能不能起到預設作用的關鍵。換而言之,通膨率的降幅程度就得看總供給曲線(往左移動)或總需求曲線(也是往左移動)哪一端作用較大(請大家用此圖去想像,如果兩條曲線持續左移,物價會產生甚麼程度的效應),這是需要計量經濟模型去估算。但不管如何,筆者估計答案是成效不明確,兩者正負作用可能大致相互抵消,所以通膨仍然會持續維持在高水位上 (就是在P*與P1之間上下徘徊),所以肯定不會有政策決策者通膨降溫的預期效果。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供給與需求緊縮的同時,經濟活動必定會大幅減緩,總產出進一步縮減,失業率再度往上攀升,加劇滯漲的事態,這就是問題的所在,最終也是全民要為政府錯誤的政策來買單,付出高額的代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